《光明日报》深度报道研究--以“观察与探索”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2页 |
第一节 《光明日报》及其"观察与探索"版介绍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一、党报当前的生存环境 | 第14-16页 |
二、新时期党报必须改革与创新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8-19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19-20页 |
三、样本采集与分析单元 | 第20页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统计要素及统计表格说明 | 第22-27页 |
第一节 统计和分析中几个要素的界定说明 | 第22-25页 |
一、关于报道地点的界定 | 第22-23页 |
二、关于报道性质的确定 | 第23页 |
三、关于题材分类的说明 | 第23-24页 |
四、关于内容分类的说明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统计表格样式介绍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对深度报道价值维度的探讨 | 第27-42页 |
第一节 深度报道最显著的特征——深 | 第27-30页 |
一、重视对新闻事件的全面和深层的挖掘 | 第27-28页 |
二、深入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 | 第28-29页 |
三、理性引导受众、引领社会舆论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选题关注"教科文"和"热难疑" | 第30-34页 |
一、选题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等方面 | 第30-32页 |
二、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 第32-33页 |
三、重视深度报道的"解惑答疑"功能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注重深度报道的时效性 | 第34-37页 |
一、注重全面的时效性 | 第34-35页 |
二、当日稿和次日稿所占比重较高 | 第35-37页 |
第四节 重视深度报道的选题策划和版面编排 | 第37-42页 |
一、三级策划机制凸显效能 | 第37-38页 |
二、运用"每日动态"紧密联系各地 | 第38-40页 |
三、重视版面策划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基于新闻文体特征的分析 | 第42-57页 |
第一节 对统计表格中几个要素统计结果的解读 | 第42-51页 |
一、文章标题切中要害 | 第42-44页 |
二、报道着眼全国、兼顾各地 | 第44-47页 |
三、以正面报道为主引领社会舆论 | 第47-49页 |
四、报道涉及题材广而精特色鲜明 | 第49-50页 |
五、选题注重"大写意"、"小切口"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其它特征 | 第51-57页 |
一、大选题的系列报道多 | 第52-53页 |
二、连续性的追踪报道多 | 第53-54页 |
三、前瞻性报道多 洞悉社会热点早 | 第54-55页 |
四、独家报道多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对"观察与探索"发展的一些思考 | 第57-63页 |
第一节 充分利用党报"深度报道"的优势 | 第57-58页 |
一、党报具有极强的权威性 | 第57页 |
二、党报拥有广泛的信息资源 | 第57-58页 |
三、党报拥有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 | 第58页 |
第二节 "观察与探索"应具有的责任目标 | 第58-60页 |
一、发挥党报舆论监督职责 | 第58-59页 |
二、发挥党报舆论引导职责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存在的几项不足 | 第60-63页 |
一、栏目品牌定位不够明晰 | 第60-61页 |
二、时效性尚待加强 | 第61页 |
三、与网络媒体结合不够紧密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