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生物炭去除水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效能与机理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概述第11-13页
        1.1.1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发展第11页
        1.1.2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性质第11页
        1.1.3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水环境的影响第11-12页
        1.1.4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相关处理技术第12-13页
    1.2 生物炭第13-16页
        1.2.1 生物炭概述第13-14页
        1.2.2 生物炭修饰第14-15页
        1.2.3 生物炭在环境中的应用第15-16页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6-19页
        1.3.1 研究目的、意义第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第19-23页
    2.1 实验试剂、仪器及设备第19-20页
        2.1.1 实验试剂第19页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19-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3页
        2.2.1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的制备第20页
        2.2.2 不同原材料生物炭的制备及改性处理第20页
        2.2.3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含量测定第20-21页
        2.2.4 模型分析第21-22页
        2.2.5 数据处理第22-23页
第三章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吸附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研究第23-42页
    3.1 前言第23-24页
    3.2 实验方法第24-25页
        3.2.1 生物炭的表征第24页
        3.2.2 吸附实验第24页
        3.2.3 等温吸附实验第24页
        3.2.4 吸附动力学实验第24-25页
        3.2.5 解析-再吸附实验第25页
        3.2.6 活性炭吸附EP试验第2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5-40页
        3.3.1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的表征第25-28页
        3.3.2 零电荷点的分析第28-29页
        3.3.3 pH值对生物炭吸附EP的影响第29-30页
        3.3.4 离子强度对生物炭吸附EP的影响第30-31页
        3.3.5 其他吸附条件对吸附EP的影响第31-33页
        3.3.6 吸附等温模型第33-35页
        3.3.7 吸附动力学模型第35-38页
        3.3.8 吸附热力学模型第38-39页
        3.3.9 再生研究第39-40页
    3.4 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改性不同原材料生物炭吸附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研究第42-55页
    4.1 实验方法第42页
        4.1.1 初始pH值的影响第42页
        4.1.2 离子强度的影响第42页
        4.1.3 等温吸附实验第42页
        4.1.4 吸附动力学实验第42页
        4.1.5 零电荷点分析第42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2-53页
        4.2.1 不同原材料生物炭及其改性生物炭的表征第43-45页
        4.2.2 零电荷点的分析第45-46页
        4.2.3 pH值对生物炭吸附EP的影响第46-47页
        4.2.4 离子强度对生物炭吸附EP的影响第47-48页
        4.2.5 吸附等温模型第48-50页
        4.2.6 吸附动力学模型第50-53页
        4.2.7 吸附热力学模型第53页
    4.3 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改性生物炭对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连续性的吸附第55-61页
    5.1 前言第55页
    5.2 吸附实验第55-56页
        5.2.1 吸附层高度对生物炭连续性吸附EP的影响第55-56页
        5.2.2 流出速度对生物炭连续性吸附EP的影响第56页
        5.2.3 初始吸附质浓度对生物炭连续性吸附EP的影响第56页
        5.2.4 吸附柱数据分析第5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6-59页
        5.3.1 吸附层高度对改性生物炭连续性吸附EP的影响第56-57页
        5.3.2 流速对改性生物炭连续性吸附EP的影响第57-58页
        5.3.3 初始浓度对改性生物炭动态吸附EP的影响第58-59页
    5.4 小结第59-61页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结论第61-62页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业经济运行数据采集及汇总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山东国税培训管理网站的设计、实现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