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论文

上海四清运动研究(1963-1966)

论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绪论第12-21页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二) 研究综述第13-19页
 (三) 研究方法第19页
 (四) 研究重点和难点第19页
 (五) 有关概念界定第19-21页
一、上海四清运动的背景第21-30页
 (一) 社会背景和全国四清运动概况第21-26页
  1. 社会背景第21-22页
  2. 中央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第22-24页
  3. 全国四清运动的的开展第24-26页
 (二) 四清运动前上海的形势及中央的认知第26-30页
  1. 经营管理"资本主义化",资产阶级分子再现第26-27页
  2. 群众困难,干群关系紧张第27-28页
  3. 干部问题突出,"资产阶级"倾向严重第28-30页
二、上海四清运动的历程第30-48页
 (一) "小四清"阶段第30-36页
 (二) "大四清"阶段第36-48页
三、上海四清运动的运作和实施第48-80页
 (一) 工作队的组建第48-54页
  1. 工作队的人员构成第48-51页
  2. 集训工作队和分团第51-54页
 (二) 动员宣传第54-59页
  1. 政策宣传第54-56页
  2. 选举四清代表第56-59页
 (三) 四清运动的主要内容第59-80页
  1、清经济第60-63页
  2. 清政治第63-65页
  3. 清组织第65-77页
  4. 清思想第77-80页
四、上海四清运动的特点与作用第80-93页
 (一) 上海四清运动的特点第80-83页
  1. 充分发动群众进行四清,鼓励大胆怀疑揭发第80-81页
  2. 充分利用外部力量来进行整党整团整顿基层领导干部第81-82页
  3. 深挖资产阶级根子,整顿党员干部队伍第82-83页
  4. 与农村四清运动相比,体现出的特征第83页
 (二) 四清运动的社会历史作用第83-93页
  1. 积极作用第84-86页
   (1) 解决了干部队伍中严重的"四不清"问题,纯洁了干部队伍第84页
   (2) 加强了经济管理,增强了群众对党的信任第84-85页
   (3)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第85-86页
  2. 消极作用和不足第86-93页
   (1) 扩大了打击面,使有些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和伤害第86-87页
   (2) 工作队"包办代替",基层组织一度成为"空架子"第87-88页
   (3) 群众性煽动,忽略民主与法制,政治动员方法过激第88-89页
   (4) 干群矛盾不是消除了,反而有所加深第89-90页
   (5) 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造成不必要的心理阴影第90-92页
   (6) 整个社会呈现出一股"正气下降,邪气上升"的氛围第92-93页
总结与讨论第93-95页
附录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7页
 (一) 著作类第97-98页
 (二) 档案类第98-102页
 (三) 期刊、报纸类第102-104页
 (四) 硕博士论文第104-105页
 (五) 地方志、简报类第105-107页
本人学习期间科研成果第107-108页
后记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盛宣怀与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
下一篇: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