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浮萍进行富营养化修复及控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湖泊富营养化危害及控制技术 | 第10-16页 |
·湖泊富营养化危害及现状 | 第10-12页 |
·湖泊富营养化及水华控制技术 | 第12-16页 |
·水生植物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净水机理 | 第17-18页 |
·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浮萍的生物学特性及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浮萍的生物学特性 | 第20-21页 |
·浮萍在水体修复中的优势 | 第21-22页 |
·浮萍在污染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实验材料与前处理 | 第24-26页 |
·植物材料的取样与前处理 | 第24页 |
·植物培养液 | 第24-25页 |
·藻种及培养基 | 第25-26页 |
·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6-27页 |
·仪器设备 | 第26页 |
·分析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室内条件下浮萍种群的生长规律 | 第27-28页 |
·青萍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富集作用 | 第28页 |
·青萍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研究 | 第28-30页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30-32页 |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 第30页 |
·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 | 第30页 |
·植物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 第30页 |
·植物MDA含量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植物CAT活性测定方法 | 第31页 |
·藻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31-32页 |
第3章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浮萍种群的生长规律 | 第32-38页 |
·浮萍种群增长方程 | 第32-34页 |
·浮萍种群生长曲线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青萍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富集作用 | 第38-51页 |
·在不同氨氮浓度夏青萍对氮素的吸收富集 | 第38-45页 |
·青萍鲜重及根长的变化 | 第38-40页 |
·青萍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植物抗氧化酶指标的变化 | 第41-42页 |
·培养液中水质指标的变化 | 第42-45页 |
·在不同氨氮浓度夏青萍对氮素的吸收富集 | 第45-50页 |
·青萍鲜重及根长的变化 | 第45-46页 |
·青萍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46-47页 |
·植物抗氧化酶指标的变化 | 第47-48页 |
·培养液中水质指标的变化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青萍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 | 第51-60页 |
·浮萍新鲜组织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 第51-52页 |
·浮萍干粉末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 第52-53页 |
·浮萍培养水过滤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影响 | 第53-54页 |
·非营养环境因子对青萍控藻的影响 | 第54-58页 |
·温度对青萍控藻的影响 | 第54-55页 |
·光照强度对青萍控藻的影响 | 第55-56页 |
·培养液pH对青萍控藻的影响 | 第56-58页 |
·N、P营养水平对青萍控藻的影响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