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8页 |
| 1.2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8-10页 |
| 第二章 雷达干扰抗干扰评估准则的探讨 | 第10-20页 |
| 2.1 干扰抗干扰效果评估准则与方法 | 第10-15页 |
| 2.2 干扰机理与相应的评估方法 | 第15-18页 |
| 2.3 雷达抗干扰效果的测试方案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雷达干扰抗干扰评估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20-32页 |
| 3.1 干扰抗干扰效果测量的任务与目的 | 第20页 |
| 3.2 评估器的组成 | 第20-32页 |
| 第四章 干扰抗干扰效果测量的硬件实现 | 第32-59页 |
| 4.1 雷达干扰抗干扰效果评估系统总体框图 | 第32-33页 |
| 4.2 雷达跟踪参数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33-40页 |
| 4.3 雷达发现概率虚警概率测量单元设计 | 第40-44页 |
| 4.4 计算机接口板设计 | 第44-47页 |
| 4.5 目标距离选通脉冲和视频信号采样脉冲产生单元 | 第47-52页 |
| 4.6 雷达视频信号采样处理单元 | 第52-55页 |
| 4.7 雷达跟踪参数采集单元的前置增益可控放大器 | 第55-59页 |
| 第五章 雷达虚警概率、发现概率测量系统的控制软件部分 | 第59-67页 |
| 5.1 控制软件的任务 | 第59页 |
| 5.2 控制软件对硬件系统的初始化操作 | 第59-60页 |
| 5.3 数据处理部分 | 第60-61页 |
| 5.4 控制窗体的设计 | 第61-63页 |
| 5.5 采集数据的存储 | 第63-64页 |
| 5.6 目标观测数据的显示 | 第64-66页 |
| 5.7 采集系统的串行通讯程序 | 第66-67页 |
| 结束语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 附录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