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钼填充聚甲醛基自润滑复合材料传热特性的数值计算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轴承简介 | 第13页 |
·轴承材料的发展 | 第13-14页 |
·金属-塑料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 | 第14-16页 |
·结构与特点 | 第14页 |
·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导热研究 | 第14-15页 |
·复合材料及其分类 | 第15-16页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 第16-20页 |
·高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 | 第16-17页 |
·复合材料导热机理 | 第17页 |
·填充型复合材料导热模型及进展 | 第17-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导热的基本原理及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 第22-31页 |
·传热的基本原理 | 第22-26页 |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 第22-24页 |
·导热的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24-26页 |
·热分析的主要方法 | 第26-27页 |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过程 | 第27-28页 |
·热分析的种类 | 第28-29页 |
·稳态传热 | 第28-29页 |
·瞬态传热 | 第29页 |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简介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聚甲醛基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计算 | 第31-53页 |
·聚甲醛 | 第31-33页 |
·聚甲醛简介 | 第31-32页 |
·聚甲醛的一些性能 | 第32-33页 |
·二硫化钼 | 第33页 |
·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预测模型 | 第33-35页 |
·计算模型的理论法则 | 第34页 |
·聚甲醛基复合材料基本单元的计算模型 | 第34-35页 |
·有限元法计算等效导热系数 | 第35-42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5-36页 |
·单元体有限元模拟 | 第36-39页 |
·计算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39-42页 |
·热阻方法计算等效导热系数 | 第42-45页 |
·复合材料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法与它的限区 | 第42-44页 |
·分散相为球形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 第44-45页 |
·有限元法和热阻法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填充相的形状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46-49页 |
·温度场分析 | 第47-49页 |
·导热系数的计算 | 第49页 |
·填充相的排列方式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49-52页 |
·温度场分析 | 第49-51页 |
·导热系数的计算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自润滑材料在端面摩擦条件下的温度场研究 | 第53-72页 |
·试样的制备 | 第53-54页 |
·端面摩擦条件下三层复合材料温度场的模拟 | 第54-56页 |
·端面摩擦磨损实验 | 第54页 |
·实验各项参数的测定 | 第54-56页 |
·自润滑复合材料中各层的热物理性质计算 | 第56-60页 |
·密度与比热预测方法 | 第56-58页 |
·自润滑材料内部热生成 | 第58页 |
·摩擦面的热流分配系数 | 第58-59页 |
·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 | 第59-60页 |
·三层复合材料在实验条件下的ANSYS模拟 | 第60-63页 |
·导热模型建立 | 第60页 |
·有限元模拟 | 第60-63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3-70页 |
·试样的温度场分布 | 第63-66页 |
·各层表面温度分布 | 第66-68页 |
·各层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 第68-70页 |
·实验值与有限元模拟值的比较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总结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