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15-16页 |
四、创新成果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第18-32页 |
一、列宁党内民主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 第18-24页 |
二、列宁党内民主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24-28页 |
(一) 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 | 第25-26页 |
(二) 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 | 第26-28页 |
三、列宁党内民主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 第28-32页 |
(一) 俄国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 | 第28-30页 |
(二) 俄国建党实践的不断推进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列宁关于党内民主涵义与功能的思想 | 第32-47页 |
一、列宁关于党内民主内涵的阐释 | 第32-40页 |
(一) 党内民主的概念界定 | 第32-33页 |
(二) 党内民主的原则构成 | 第33-40页 |
二、列宁关于党内民主功能的阐释 | 第40-47页 |
(一) 党内民主有助于增进党的团结统一 | 第40-42页 |
(二) 党内民主有助于激发党的生命活力 | 第42-43页 |
(三) 党内民主有助于实现党的科学决策 | 第43-44页 |
(四) 党内民主有助于密切党群关系 | 第44-45页 |
(五) 党内民主有助于带动人民民主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列宁关于党内民主环境的思想 | 第47-63页 |
一、列宁关于党内民主政治环境的阐释 | 第47-52页 |
(一) 秘密工作条件下不能实行彻底的党内民主 | 第47-48页 |
(二) 公开活动条件下应立即向民主组织过渡 | 第48-49页 |
(三) 国内战争条件下必须采用极端集中制 | 第49-50页 |
(四) 和平建设时期应毅然决然地实行工人民主制 | 第50-51页 |
(五) 争取政治自由为党内民主建设提供政治前提 | 第51-52页 |
二、列宁关于党内民主经济环境的阐释 | 第52-57页 |
(一) 小农经济是党内官僚主义滋生的经济基础 | 第53-54页 |
(二) 物质匮乏是党内特权得以存在的经济根源 | 第54-55页 |
(三) 改造小农经济为党内民主建设提供良好经济环境 | 第55-57页 |
三、列宁关于党内民主文化环境的阐释 | 第57-63页 |
(一) 文化水平低下是制约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57-58页 |
(二) 旧的文化传统是阻碍党内民主建设的精神力量 | 第58-61页 |
(三)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为党内民主建设提供文化依托 | 第61-63页 |
第四章 列宁关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思想 | 第63-85页 |
一、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 | 第63-66页 |
(一)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维护党的统一 | 第63-65页 |
(二)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扩大党内民主 | 第65-66页 |
(三) 必须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 | 第66页 |
二、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 第66-71页 |
(一) 确立党代表大会的最高地位 | 第66-68页 |
(二) 坚持党代表大会的定期召开 | 第68-69页 |
(三) 确保党代表大会的民主运作 | 第69-70页 |
(四) 创立党的代表会议制 | 第70-71页 |
三、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 | 第71-75页 |
(一) 依据条件变化最大可能地实行党内选举制 | 第71-72页 |
(二) 党内选举必须坚持普遍、直接、平等原则 | 第72-74页 |
(三) 坚持选举权与知情权、罢免权的结合运用 | 第74-75页 |
四、健全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 第75-79页 |
(一) 成立党内专职监督机构 | 第75-76页 |
(二) 完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 | 第76-78页 |
(三) 建立高效党内监督队伍 | 第78-79页 |
五、强化党的集体领导制度 | 第79-85页 |
(一) 必须由集体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 第80-81页 |
(二) 必须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 第81-82页 |
(三) 必须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 第82页 |
(四) 必须改变党内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 | 第82-85页 |
第五章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启示 | 第85-106页 |
一、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85-96页 |
(一) 开创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的新境界 | 第85-88页 |
(二) 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思想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 | 第88-91页 |
(三)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 | 第91-96页 |
二、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96-106页 |
(一) 积极培育党内民主建设的良好环境 | 第96-97页 |
(二) 正确理解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的辩证统一 | 第97-98页 |
(三) 全面加强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构建 | 第98-102页 |
(四) 积极借鉴西方政党民主建党的有益成果 | 第102-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