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农村信息化程度为农情调查提供新的契机 | 第16-17页 |
| ·县域是最基本的国民经济单元,也是粮食安全的基本单元 | 第17-18页 |
| ·问题与总结 | 第18页 |
| ·研究的基础和方法 | 第18-22页 |
| ·研究基础 | 第18-20页 |
| ·研究材料及方法 | 第20-22页 |
| ·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 ·创新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县域基本情况分析 | 第26-32页 |
| ·农业资源现状与评价 | 第26-27页 |
| ·自然资源 | 第26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6-27页 |
| ·县域农作制度的演变规律 | 第27页 |
| ·粮食产量结构的变化趋势 | 第27-29页 |
| ·粮、经作物种植比例 | 第27-28页 |
| ·作物历与播种面积变化 | 第28-29页 |
| ·农业综合区划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县域农情信息调查技术规范 | 第32-39页 |
| ·编制原则 | 第32页 |
| ·范围 | 第32页 |
| ·标准性引用文件 | 第32页 |
| ·术语和定义 | 第32-35页 |
| ·报表调查内容 | 第35-37页 |
| ·报表目录 | 第35-36页 |
| ·农情表式 | 第36页 |
| ·农作物田间监测报表 | 第36-37页 |
| ·报表填报说明 | 第37页 |
| ·填报方法 | 第37页 |
| ·文字调查内容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小麦产量早期预报 | 第39-47页 |
| ·小麦农情监测点的选择 | 第39页 |
| ·粮食单产预报 | 第39-44页 |
| ·年际间单产预报模型 | 第39-41页 |
| ·各监测时期单产预报 | 第41-44页 |
| ·粮食产量预报 | 第44-46页 |
| ·产量预报 | 第44-45页 |
| ·预报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 ·粮食安全预警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讨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附录A | 第54-67页 |
| 附录B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