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3页 |
·QTL 分析法及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2-17页 |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数量性状基因(QTL)作图方法 | 第13-15页 |
·棉花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高代回交QTL 分析法和渐渗系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 第17-22页 |
·高代回交QTL 分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渗入系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棉花品种改良展望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报告 | 第23-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性状调查 | 第24页 |
·DNA 提取 | 第24-27页 |
·标记筛选和群体扩增 | 第27-28页 |
·SSR 扩增产物的银染检测 | 第28-29页 |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78页 |
·纤维品质、产量及黄萎病性状基本统计分析及正态检验 | 第29-37页 |
·表型性状相关分析 | 第37-41页 |
·SSR 引物筛选和群体多样性检验 | 第41页 |
·QTL 分析 | 第41-73页 |
·BC_2F_(4:7) 群体基因型组成及极端表现型家系的基因型分析 | 第73-78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78-86页 |
·QTL 定位群体的选择 | 第78页 |
·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 第78-79页 |
·WIRA 细度/成熟度电子测试仪的稳定性 | 第78页 |
·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 第78-79页 |
·AD 基因组上 QTL 分布 | 第79-80页 |
·纤维细度相关品质及产量相关性状 QTL 分析 | 第80-82页 |
·纤维品质性状 QTL 分析 | 第80-81页 |
·产量性状 QTL 分析 | 第81-82页 |
·黄萎病性状 QTL 分析 | 第82页 |
·QTL 的环境稳定性 | 第82-83页 |
·不同性状 QTL 的成簇分布 | 第83-84页 |
·品质或产量状间 QTL 的成簇 | 第83-84页 |
·不同类性状的 QTL 共定位 | 第84页 |
·QTL 共定位与性状同步改良问题 | 第84页 |
·陆海回交高代材料的进一步利用 | 第84-86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作者简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