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铜的超常氧化态配合物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8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18-22页
 1 过渡金属超常氧化态配离子的存在形式第18-20页
   ·氧化态配离子在晶体中的存在形式第18页
   ·铜的氧化态配离子在碱性介质中的存在形式第18-20页
 2 过渡金属超常氧化态配离子的氧化反应第20-22页
   ·铜(Ⅲ)配离子活化中心的存在形式第20-21页
   ·铜(Ⅲ)配离子氧化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第21页
   ·铜(Ⅲ)配离子引发聚合反应的机理第21-22页
第二部分 作为催化剂超常氧化态铜(Ⅲ)配离子的应用研究第22-83页
 第一节 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中典型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及催化机理第22-38页
  1 常见催化剂对鲁米诺-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第23-34页
   ·过渡金属离子催化剂第23-26页
   ·生物酶催化剂第26-28页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及催化机理第28-34页
  2 铜(Ⅲ)配离子对鲁米诺-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第34-38页
 第二节 超灵敏化学发光方法测定呼出冷凝物中的过氧化氢第38-49页
  1 前言第38-40页
  2 实验部分第40-42页
   ·试剂和溶液第40页
   ·仪器第40-41页
   ·实验方法第41-4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第42页
   ·实验条件优化第42-45页
   ·FI-CL方法的分析特性第45页
   ·干扰实验第45-46页
   ·FI-CL方法的应用第46-49页
 第三节 测定香烟烟雾中的过氧化氢的超灵敏和高选择性的化学发光新方法第49-58页
  1 引言第49-50页
  2 实验部分第50-53页
   ·试剂和溶液第50-51页
   ·仪器第51-52页
   ·实验方法第52-5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3-56页
   ·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第53页
   ·实验条件优化第53-55页
   ·该方法的分析特性(标准曲线、精密度及检出限)第55页
   ·干扰实验第55页
   ·测定香烟冷凝物中的过氧化氢第55-56页
  4 结论第56-58页
 第四节 化学发光新方法测定超声波辐射水溶液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第58-68页
  1 引言第58-60页
  2 实验部分第60-62页
   ·试剂和溶液第60页
   ·仪器第60-61页
   ·实验方法第61-6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2-67页
   ·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第62-63页
   ·实验条件优化第63页
   ·化学发光方法的分析特性第63-64页
   ·超声机理讨论第64页
   ·超声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第64-67页
  4 结论第67-68页
 第五节 固定酶的化学发光新体系测定血清中游离胆固醇第68-77页
  1 前言第68-69页
  2 实验部分第69-71页
   ·试剂和溶液第69-70页
   ·酶的固定化第70页
   ·仪器和实验方法第70-71页
   ·样品准备第71页
  3 结果和讨论第71-76页
   ·鲁米诺-过氧化氢-DPC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曲线第71-72页
   ·试剂浓度优化第72页
   ·反应体系pH值影响第72-73页
   ·样品流路流速影响第73页
   ·酶反应温度的影响第73-74页
   ·酶固定化柱的使用寿命第74页
   ·工作曲线第74页
   ·干扰实验第74-75页
   ·样品分析第75-76页
  4 结论第76-77页
 第六节 马铃薯组织为酶供体化学发光新方法测定血清中游离多巴胺第77-83页
  1 引言第77-78页
  2 实验部分第78-79页
   ·试剂和溶液第78页
   ·仪器第78-79页
  3 结果和讨论第79-83页
   ·化学发光体系条件优化第79-80页
   ·组织反应器的性能第80页
   ·温度的影响第80-81页
   ·流速的影响第81页
   ·工作曲线第81-82页
   ·干扰试验第82页
   ·样品测定第82-83页
第三部分 作为氧化剂的超常氧化态铜(Ⅲ)配离子的应用研究第83-131页
 第一节 超常氧化态铜(Ⅲ)配离子氧化化学发光第83-98页
  1 超常氧化态铜(Ⅲ)配离子直接氧化化学发光第83-93页
   ·高猛酸钾体系第83-86页
   ·Ce(Ⅳ)体系第86-88页
   ·钌(Ⅲ)联吡啶[Ru(bipy)_3~(3+)]体系第88-90页
   ·其他氧化体系第90-91页
   ·Cu(Ⅲ)配离子体系第91-93页
  2 超常氧化态铜(Ⅲ)配离子氧化鲁米诺化学发光第93-98页
   ·鲁米诺-常见氧化剂体系第93-96页
   ·鲁米诺-Cu(Ⅲ)配离子体系第96-98页
 第二节 二过碘酸合铜(Ⅲ)碱性条件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马来酸麦角新碱第98-106页
  1 引言第98-99页
  2 实验部分第99-100页
   ·仪器与试剂第99页
   ·实验方法第99-100页
   ·DPC储备液的制备第10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00-106页
   ·DPC-马来酸麦角新碱化学发光体系的动力学曲线第100-101页
   ·化学发光条件的优化第101-103页
   ·工作曲线、检出限和精密度第103-105页
   ·干扰实验第105页
   ·样品测定第105-106页
 第三节 二过碘酸合铜(Ⅲ)碱性条件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第106-112页
  1 引言第106-107页
  2 实验部分第107-108页
   ·仪器与试剂第107页
   ·实验方法第107页
   ·DPC储备液的制备第107-108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08-112页
   ·DPC-地塞米松磷酸钠化学发光体系的动力学曲线第108页
   ·化学发光条件的优化第108-110页
   ·工作曲线、检出限和精密度第110页
   ·干扰实验第110-111页
   ·样品测定及方法的回收率第111-112页
 第四节 二过碘酸合铜(Ⅲ)碱性条件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硫酸小诺霉素第112-118页
  1 引言第112-113页
  2 实验部分第113-114页
   ·仪器与试剂第113页
   ·实验方法第113页
   ·DPC储备液的制备第113-11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14-118页
   ·DPC-硫酸小诺霉素化学发光体系的动力学曲线第114页
   ·化学发光条件的优化第114-116页
   ·工作曲线、检出限和精密度第116页
   ·干扰实验第116页
   ·样品测定及方法的回收率第116-118页
 第五节 鲁米诺-二过碘酸合铜(Ⅲ)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林可霉素第118-124页
  1 引言第118-119页
  2 实验部分第119-120页
   ·仪器与试剂第119页
   ·实验方法第119页
   ·DPC储备液的制备第119-12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20-124页
   ·鲁米诺-DPC化学发光体系的动力学曲线第120页
   ·化学发光条件的优化第120-122页
   ·工作曲线、检出限和精密度第122页
   ·干扰实验第122页
   ·样品测定及方法的回收率第122-124页
 第六节 鲁米诺-二过碘酸合铜(Ⅲ)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硫酸阿米卡星第124-131页
  1 引言第124-125页
  2 实验部分第125-126页
   ·仪器与试剂第125页
   ·实验方法第125页
   ·DPC储备液的制备第125-12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26-131页
   ·鲁米诺-DPC化学发光体系的动力学曲线第126页
   ·化学发光条件的优化第126-128页
   ·工作曲线、检出限和精密度第128-129页
   ·干扰实验第129页
   ·样品测定及方法的回收率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52页
 第一部分 参考文献第131-132页
 第二部分 参考文献第132-139页
 第三部分 参考文献第139-1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52-153页
致谢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公民新闻在我国发展的研究
下一篇:1.夜发性额叶癫痫散发病例遗传学病因筛查 2.fMRI在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前语言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