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能源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 第12-18页 |
第一节 能源及能源问题 | 第12-13页 |
一、能源的概念及分类 | 第12页 |
二、能源问题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世界能源形势 | 第13-15页 |
一、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 | 第14页 |
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 | 第14页 |
三、能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中国能源利用现状 | 第15-18页 |
一、中国的能源形势 | 第15页 |
二、中国能源利用现状 | 第15-16页 |
三、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美国《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解读 | 第18-32页 |
第一节 《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简介 | 第18-19页 |
一、法案颁布的背景 | 第18-19页 |
二、法案概述 | 第19页 |
第二节 《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的主要内容 | 第19-25页 |
一、能源效率 | 第19-20页 |
二、可再生能源 | 第20页 |
三、油气资源 | 第20-21页 |
四、洁净煤技术 | 第21页 |
五、核能 | 第21页 |
六、车辆和燃料 | 第21-22页 |
七、汽车效率/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标准 | 第22页 |
八、氢 | 第22页 |
九、电力 | 第22-23页 |
十、乙醇和摩托燃料 | 第23-24页 |
十一、研究和项目支持 | 第24-25页 |
第三节 《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的特点 | 第25-28页 |
一、适应新形势,立足实际需要 | 第25-27页 |
二、具有可操作性 | 第27页 |
三、执法有保障 | 第27-28页 |
四、坚持能源领域改革,重视能源技术的研究 | 第28页 |
第四节 《2005能源政策法案》可资借鉴和不足之处 | 第28-32页 |
一、可资借鉴之处 | 第28-30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中国能源立法现状及问题 | 第32-41页 |
第一节 中国能源立法现状 | 第32-33页 |
一、《宪法》中关于能源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32页 |
二、《环境保护法》中关于能源的法律规定 | 第32页 |
三、其他单行法关于能源的法律规定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中国能源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一、能源体系不够完整 | 第33-34页 |
二、能源法的内容不够完善 | 第34-35页 |
三、能源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我国能源立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第37-41页 |
第四章 建立和完善中国能源立法 | 第41-53页 |
第一节 建立完善的能源立法体系 | 第41-45页 |
一、制定能源基本法,确保我国能源战略的实施 | 第41-43页 |
二、填补能源单行法的空白 | 第43页 |
三、修改现行能源单行法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完善能源立法的内容 | 第45-48页 |
一、建立节能机制 | 第45-46页 |
二、建立能源安全机制 | 第46-47页 |
三、坚持多元发展 | 第47-48页 |
四、加强环境保护机制 | 第48页 |
第三节 加强能源政策的可操作性 | 第48-53页 |
一、明确法律责任 | 第48-49页 |
二、建立我国能源监督管理机制 | 第49-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5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5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53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53-54页 |
四、研究的特点及其不足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