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甘肃贝母组培快繁技术及对其总生物碱积累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3页
Summary第3-8页
缩略词表第8-9页
前言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6页
 1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概况及进展第11-14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第11-12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第12-14页
     ·植物育种第12-13页
     ·用于脱毒和离体快繁第13页
     ·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中的应用第13页
     ·用于保存植物种质资源及其交换第13页
     ·在遗传、生理、生化、病理等研究上的应用第13-14页
 2 药用植物细胞和器官大规模培养的研究概况及进展第14-18页
   ·药用植物细胞和器官大规模培养的意义第14页
   ·药用植物细胞和器官大规模培养的方式第14-16页
     ·愈伤组织培养第14-15页
     ·茎、芽、小植株的培养第15页
     ·根培养第15-16页
   ·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因素第16-18页
     ·植物组织来源第16页
     ·培养基第16-17页
     ·培养条件第17-18页
 3 贝母属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第18-24页
   ·影响贝母组培繁殖的因素第18-22页
     ·材料来源第18页
     ·培养基第18-19页
     ·碳源的种类和浓度第19页
     ·激素第19-20页
     ·培养温度与光照第20-21页
     ·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和取材时间第21页
     ·培养方法第21-22页
   ·贝母组培现状第22页
   ·贝母碱组培生产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种质低温保存第23-24页
 4 贝母属植物生物碱的研究概况第24页
   ·贝母属生物碱的种类第24页
   ·总生物碱的测定第24页
 5 立题思想第24-26页
第二章 甘肃贝母组织培养的研究方法第26-39页
 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6-30页
   ·试验材料第26页
     ·初代培养的材料第26页
     ·继代培养材料第26页
     ·成苗培养第26页
     ·生根培养第26页
   ·试验方法第26-27页
     ·外植体材料的选取第26页
     ·鳞茎的初代培养第26页
     ·小鳞茎的增殖第26页
     ·成苗培养第26-27页
     ·无菌苗的生根试验第27页
   ·培养基第27-28页
     ·基本培养基第27页
     ·各培养阶段的培养基第27-28页
   ·培养条件第28-30页
     ·温度对诱导小鳞茎的影响第28页
     ·光照对诱导小鳞茎的影响第28-29页
     ·温度对小鳞茎增殖的影响第29页
     ·光照对小鳞茎增殖的影响第29页
     ·温度对甘肃贝母成苗的影响第29页
     ·光照对甘肃贝母成苗的影响第29页
     ·温度对甘肃贝母生根的影响第29页
     ·光照对甘肃贝母生根的影响第29-30页
 2 结果分析第30-39页
   ·野生甘肃贝母的组织培养第30-34页
     ·野生甘肃贝母的初代培养第30-31页
     ·小鳞茎的增殖的激素及培养基的选择第31-32页
     ·成苗培养第32-33页
     ·生根培养第33-34页
   ·光照和温度对甘肃贝母组织培养的影响第34-39页
     ·温度对甘肃贝母组织培养的影响第34-35页
     ·光照对甘肃贝母组织培养的影响第35-38页
     ·讨论第38-39页
第三章 不同培养条件对甘肃贝母总生物碱积累的影响研究第39-4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9-40页
   ·实验材料第39页
   ·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第39-40页
     ·培养基第39页
     ·接种方法和培养条件第39-40页
     ·甘肃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第40页
     ·观察和统计方法第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影响生物碱含量测定的因素第40-41页
     ·波长选择:第40-41页
     ·标准品线性范围试验第41页
     ·稳定性试验第41页
   ·影响甘肃贝母鳞茎增殖和生物碱含量的因素第41-43页
     ·甘肃贝母组织培养鳞茎与野生甘肃贝母鳞茎总生物碱含量的对比第41-42页
     ·培养时期对甘肃贝母鳞茎增殖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第42-43页
   ·培养条件对甘肃贝母鳞茎总生物碱积累的影响第43-44页
     ·全光照、半光照、全黑暗对甘肃贝母鳞茎总生物碱积累的影响第43页
     ·不同温度对甘肃贝母鳞茎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第43-44页
   ·讨论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附图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54页
导师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LC的全自动纸纱复合制袋机生产线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PPARα激动剂OEA的合成以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