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Contents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超限车辆的概念 | 第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承载力评定方法 | 第13-15页 |
·多级别超限车辆过桥咨询系统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拱桥的基本特性和模型建立 | 第18-35页 |
·概述 | 第18-19页 |
·拱桥的基本特性 | 第19-26页 |
·双曲拱桥的基本特性 | 第19-22页 |
·刚架拱桥的基本特性 | 第22-26页 |
·拱桥模型的建立 | 第26-34页 |
·桥梁计算软件MIDAS/Civil 2006 | 第27-28页 |
·双曲拱桥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刚架拱桥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 第33-34页 |
·模型建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多级别超限车辆过桥承载力评定 | 第35-90页 |
·概述 | 第35页 |
·多级别超限车辆过桥安全性评定原则 | 第35-37页 |
·旧桥检算系数Z_1的确定方法 | 第37-38页 |
·超限车辆技术参数 | 第38-40页 |
·本论文研究的超限车辆技术参数变化范围 | 第39页 |
·本论文验算的主要车型及技术参数 | 第39-40页 |
·多级别超限车辆作用下双曲拱桥的承载力评定 | 第40-54页 |
·30m双曲拱桥简介 | 第41页 |
·G-M法计算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 第41-44页 |
·恒载内力计算 | 第44-45页 |
·活载(超限车)内力计算 | 第45-46页 |
·恒、活载内力组合(1.2×恒载内力+1.1×活载内力) | 第46页 |
·强度验算 | 第46-51页 |
·双曲拱桥承载力评定小结 | 第51-54页 |
·多级别超限车辆作用下刚架拱桥的承载力评定 | 第54-88页 |
·70m刚架拱桥简介 | 第54页 |
·G-M法计算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 第54-55页 |
·恒载内力计算 | 第55-56页 |
·活载(超限车)内力计算 | 第56页 |
·恒、活载内力组合(1.2×恒载内力+1.1×活载内力) | 第56-57页 |
·强度验算 | 第57-70页 |
·刚架拱桥承载力评定小结 | 第70-88页 |
·超限车辆过桥加固建议 | 第88-89页 |
·双曲拱桥加固建议 | 第89页 |
·刚架拱桥加固建议 | 第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四章 “多级别超限车辆过桥承载力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90-104页 |
·系统概述 | 第90-96页 |
·开发环境 | 第90-91页 |
·运行环境 | 第91页 |
·系统安装 | 第91-95页 |
·系统启动 | 第95页 |
·系统框架 | 第95页 |
·系统特点 | 第95-96页 |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96-103页 |
·用户登陆 | 第96页 |
·桥型选择模块 | 第96-97页 |
·系统功能模块 | 第97-100页 |
·承载力评定表模块 | 第100-103页 |
·系统评价 | 第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超限车辆过桥实例分析 | 第104-111页 |
·工程概况 | 第104页 |
·多级别超限车辆承载力评定 | 第104-109页 |
·共青河桥 | 第105-107页 |
·2×10米空心板桥 | 第107-109页 |
·用户使用报告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结论 | 第111-112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12-113页 |
对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