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相反应制备纳米LaMO3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钙钛矿型稀土复合氧化物及其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钙钛矿的结构畸变及功能结构演变 | 第9-11页 |
·纳米钙钛矿型稀土复合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 第11-13页 |
·纳米钙钛矿型稀土复合氧化物的主要应用 | 第13-15页 |
·流变相反应及其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流变相反应 | 第15-17页 |
·流变相反应的应用 | 第17-18页 |
·本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课题的来源 | 第18页 |
·立论依据 | 第18-19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流变相反应制备单组分纳米氧化物 | 第21-38页 |
·实验部分 | 第21-25页 |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1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1-22页 |
·纳米三氧化二镧的制备 | 第22-23页 |
·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 | 第23页 |
·纳米三氧化二钴的制备 | 第23-24页 |
·前驱物及最终产物的表征 | 第24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24-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29页 |
·固液组分摩尔比的确定 | 第25-26页 |
·研磨时间的确定 | 第26页 |
·加热温度的选择 | 第26-27页 |
·加热时间的选择 | 第27页 |
·焙烧温度的选择 | 第27-28页 |
·焙烧时间的选择 | 第28页 |
·二氧化锰及三氧化二钴的单因素条件 | 第28-29页 |
·工艺条件优化 | 第29-35页 |
·优化目的 | 第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影响因素分析及讨论 | 第35-37页 |
·纳米二氧化锰及三氧化二钴最优化制备条件 | 第35页 |
·影响因素讨论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流变相反应制备 LAMO_3复合氧化物 | 第38-64页 |
·主要试剂与实验设备 | 第38-39页 |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38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8-39页 |
·LaMnO_3的制备及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9-50页 |
·实验方法与工艺流程 | 第39-40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40-44页 |
·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44-46页 |
·结果与计算分析 | 第46-48页 |
·最优条件反应 | 第48-50页 |
·LaCoO_3的制备与工艺条件优化 | 第50-61页 |
·实验方法与工艺流程 | 第50-51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51-55页 |
·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55-57页 |
·结果与计算分析 | 第57-59页 |
·最优条件反应 | 第59-61页 |
·影响因素分析及讨论 | 第61-63页 |
·研磨时间影响 | 第61-62页 |
·n_s:n_1影响 | 第62页 |
·加热温度影响 | 第62页 |
·加热时间影响 | 第62页 |
·焙烧温度影响 | 第62-63页 |
·焙烧时间影响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 第64-7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实验仪器 | 第64页 |
·前驱体红外谱图 | 第64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64-66页 |
·动力学研究 | 第66-73页 |
·原理 | 第66-67页 |
·动力学计算 | 第67-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 | 第74-80页 |
·实验过程及方法 | 第74页 |
·晶粒生长动力学 | 第74-78页 |
·晶粒生长分析 | 第74-76页 |
·晶粒生长动力学指数的确定 | 第76-77页 |
·晶粒生长的活化能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