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电厂仿真机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电站仿真的未来发展方向 | 第10-1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虚拟 DCS 仿真技术 | 第13-24页 |
·计算机仿真技术 | 第13-14页 |
·仿真的定义 | 第13页 |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 | 第13-14页 |
·计算机仿真发展的动向 | 第14页 |
·DCS 系统概述 | 第14-15页 |
·DCS 系统 | 第14-15页 |
·DCS 系统的结构 | 第15页 |
·DCS 仿真 | 第15-18页 |
·虚拟 DCS 仿真 | 第18-24页 |
·虚拟 DCS 仿真模式 | 第18-19页 |
·虚拟 DCS 仿真模式的组成 | 第19-20页 |
·虚拟 DCS 仿真的实现 | 第20-21页 |
·基于虚拟 DPU的仿真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模型转化 | 第24-36页 |
·词法分析原理 | 第24-26页 |
·词法分析基础 | 第24-25页 |
·编译器工作过程 | 第25-26页 |
·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的程序实现 | 第26页 |
·PL/O 词法及语法分析器设计 | 第26-30页 |
·PL/O 语言概述 | 第27-28页 |
·面向对象的 PL/O 词法及语法分析 | 第28-30页 |
·词法分析类及相关数据结构 | 第28-29页 |
·语法分析类及相关数据结构 | 第29-30页 |
·模型转化软件的分析与设计 | 第30-36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30-31页 |
·自动映射软件转换流程 | 第31-33页 |
·软件实现 | 第33-36页 |
第四章 通信机制 | 第36-46页 |
·本仿真系统的软硬件结构 | 第36-37页 |
·本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36页 |
·本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36-37页 |
·仿真培训系统网络的数据通信 | 第37-39页 |
·仿真培训系统网络的基本要求 | 第37-38页 |
·网络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 | 第38-39页 |
·Socket 机制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 第39-44页 |
·Socket 机制 | 第39-40页 |
·利用Socket 通信进程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通信 | 第40-44页 |
·C/S 体系结构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 第46-55页 |
·系统设计方案 | 第46-47页 |
·系统各部分的实现 | 第47-51页 |
·控制系统模型转换的实现 | 第47-48页 |
·网络通信模块的实现 | 第48-49页 |
·操作员站HMI 的实现 | 第49-51页 |
·本系统的仿真范围和功能 | 第51-53页 |
·系统测试 | 第53-55页 |
·拟定实验环境 | 第53页 |
·举例说明本系统的测试步骤 | 第53-54页 |
·系统测试结果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7页 |
·本文得出的结论 | 第55-56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