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历史人学思想探析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0页 |
第一章 萨特历史人学思想的理论旨趣 | 第10-24页 |
第一节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与融合 | 第10-18页 |
一、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 | 第10-12页 |
二、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互补 | 第12-18页 |
第二节 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 第18-24页 |
一、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现实生存状况 | 第18-21页 |
二、萨特政治介入的实践活动 | 第21-24页 |
第二章 萨特历史人学思想的内容梳理 | 第24-45页 |
第一节 渐进—逆溯法:历史人学的方法论思路 | 第24-27页 |
一、精神分析法与微观社会学作为辅助学科 | 第25-26页 |
二、运用“渐进-逆溯”的方法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人学辩证法:历史的可理解性基础 | 第27-33页 |
一、辩证理性的批判 | 第28-31页 |
二、历史的人学辩证法 | 第31-33页 |
第三节 人与自然:从个体实践到实践—惰性 | 第33-39页 |
一、个体实践: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 | 第33-35页 |
二、匮乏:实践场域的本体论前设 | 第35-36页 |
三、实践-惰性:实践对匮乏的反抗及异化 | 第36-37页 |
四、异化:定形物对人的统治 | 第37-39页 |
第四节 人与社会:从群体到历史 | 第39-45页 |
一、集合:个体实践的惰性群集 | 第39-40页 |
二、群体:共同实践的有机组合 | 第40-45页 |
第三章 萨特历史人学思想的反思 | 第45-51页 |
第一节 萨特历史人学思想的意义 | 第45-47页 |
一、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超越 | 第45-46页 |
二、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 | 第46-47页 |
第二节 萨特历史人学思想的限度 | 第47-51页 |
一、人类悲壮的历史命运 | 第47-49页 |
二、形而上学的理论构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