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我国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研究--以长江流域为分析落脚点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论第10-30页
   ·研究缘起第10-11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文献综述第11-19页
     ·我国区域环境法律制度基本概念研究第11-13页
     ·我国区域环境基本法律制度研究第13-15页
     ·我国区域环境法律制度困境研究第15-17页
     ·完善我国区域环境法律制度对策研究第17-19页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第19页
   ·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第19-30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本研究的理论视角第21-23页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第23-27页
     ·论文的创新和存在的难点第27页
     ·研究路线、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7-30页
第二章 国外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的考评第30-48页
   ·美国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第30-35页
     ·美国一般环境法律制度第30-34页
     ·美国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第34-35页
   ·日本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第35-37页
     ·日本一般环境法律制度第35-37页
     ·日本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第37页
   ·非洲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第37-42页
     ·非洲一般环境法律制度第37-40页
     ·非洲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第40-42页
   ·欧盟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第42-47页
     ·欧盟一般环境法律制度第42-46页
     ·欧盟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第46-47页
   ·国外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的经验启示第47-48页
第三章 我国区域环境问题及法律制度的考察第48-57页
   ·我国区域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类型第48-51页
     ·我国区域环境问题的产生第48-49页
     ·我国区域环境问题的类型第49-51页
   ·我国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的立法考察第51-57页
     ·宪法第5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52-53页
     ·其它环境法律制度第53-57页
第四章 我国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第57-66页
   ·和谐治理理论第57-59页
   ·生态文明理论第59-62页
     ·生态文明的内涵第59-60页
     ·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第60-62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62-66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第62-63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63-66页
第五章 我国区域环境法律制度体系的架构第66-77页
   ·我国区域环境法律制度体系架构的基本要求第66-67页
     ·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性:一般法和特别法的结合第66-67页
     ·法律制度体系的区域协调性:不同地区的差异第67页
   ·我国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第67-77页
     ·区域环境规划法律制度第68-69页
     ·区域环境保护主体法律制度第69页
     ·区域环境保护筹资法律制度第69-71页
     ·区域环境责任法律制度第71-72页
     ·区域环境保护听证制度第72-73页
     ·区域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第73页
     ·区域环境利益整合制度第73-74页
     ·区域环境事件应急制度第74-75页
     ·区域环境纠纷解决制度第75-77页
第六章 长江流域环境法律制度的具体构建第77-91页
   ·长江流域环境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第77-83页
     ·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现状剖析第77-79页
     ·长江流域环境法律制度的框架分析第79页
     ·长江流域环境法律制度的运行状况第79-82页
     ·目前长江流域环境法律制度的不足第82-83页
     ·完善长江流域环境法律制度的整体思路第83页
   ·长江流域环境法律制度第83-91页
     ·长江流域环境规划法律制度第84-85页
     ·长江流域环境保护主体法律制度第85-86页
     ·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筹资法律制度第86-87页
     ·长江流域环境责任法律制度第87页
     ·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听证制度第87-88页
     ·长江流域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第88页
     ·长江流域环境利益整合制度第88-89页
     ·长江流域环境事件应急制度第89-90页
     ·长江流域环境纠纷解决制度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附录一:我国长江流域环境问题调查问卷第93-96页
附录二:硕士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96-97页
附录三:硕士生在读期间科研及学术活动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类双调和椭圆方程基态解的渐近行为
下一篇:手性碱与介孔表面羟基酸碱协同催化不对称oxa-Michael-Michael串联反应合成手性苯并吡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