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劳动权的理论研究起点 | 第9-21页 |
一、劳动权的概念辨析 | 第9-19页 |
(一) 劳动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劳动者的概念 | 第10-11页 |
(三) 劳动权的概念 | 第11-16页 |
(四) 与相关概念间的区别 | 第16-18页 |
(五) 我们的认识:以就业权为核心的复合权利 | 第18-19页 |
二、劳动权萌生的阶段分析 | 第19-21页 |
(一) 劳动者权利—基于人身的绝对权 | 第19-20页 |
(二) 缔约请求权—基于合同的相对权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劳动权的历史演变与性质探析 | 第21-33页 |
一、劳动权的历史发展逻辑 | 第21-24页 |
(一) 劳动仅仅作为一项义务的历史阶段 | 第21-22页 |
(二) 劳动权作为道德层面上的权利的历史阶段 | 第22页 |
(三) 劳动权成为社会权的重要权利时期 | 第22-23页 |
(四) 劳动权由理论形态上升为近现代各国的宪法形态,并纳入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人权范畴之中 | 第23-24页 |
(五) 劳动权由国内法进而为国际人权法所重视,并纳入国际人权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 第24页 |
二、劳动权的性质探析 | 第24-33页 |
(一) 我国学者对劳动权性质的研究 | 第24-29页 |
(二) 国外学者对劳动权性质的研究 | 第29-30页 |
(三) 我们的观点:自由权与社会权的平衡与和谐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劳动权的内容架构 | 第33-36页 |
一、平等就业权 | 第33页 |
二、休息权 | 第33-34页 |
三、报酬权 | 第34页 |
四、职业安全权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公民劳动权的法律保障 | 第36-44页 |
一、关于宪法第四十二条的修改:立法基点之校正 | 第36-37页 |
二、着力构建宪法审判适用制度 | 第37-41页 |
(一) 宪法私法化:宪法审判适用保障公民劳动权的理念根源 | 第37-38页 |
(二) 宪法审判适用:保障公民劳动权的最终防线 | 第38-39页 |
(三) 宪法审判适用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主体观念障碍 | 第39-40页 |
(四) 宪法审判适用模式的设计理路 | 第40-41页 |
三、加强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同步建设 | 第41-44页 |
(一) 完善《就业促进法》保障公民劳动权的实现 | 第42页 |
(二) 制定《社会保障法》为未能就业人员提供保障 | 第42页 |
(三) 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 第42-43页 |
(四) 依法根除强制劳动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