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机理分析--主体与基础自然断离隔震的有限元动力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防震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 ·国内外对古建筑及其抗震研究的现状 | 第13-17页 |
| ·古建筑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对古建筑抗震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外对古建筑抗震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7-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抗震机理研究分析 | 第19-40页 |
|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概述 | 第19-23页 |
|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结构形式 | 第19-20页 |
| ·以间为单位,采用模数制的设计方法 | 第20-21页 |
| ·中国古代殿堂型木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 | 第21-23页 |
|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抗震机理分析 | 第23-33页 |
| ·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立面布置 | 第23页 |
| ·地基及台基的做法和抗震机理 | 第23-24页 |
| ·主体与基础自然断离摩擦耗能隔震的机理 | 第24-29页 |
| ·柱额层抗震机理 | 第29-31页 |
| ·铺做层抗震机理 | 第31-32页 |
| ·屋顶梁架层抗震机理 | 第32-33页 |
| ·单层抬梁式殿堂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33-40页 |
| ·整体摇摆及整体滑移 | 第33-35页 |
| ·柱架微摆和柱脚蠕动滑移 | 第35-38页 |
| ·竖向地震作用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主体与基础自然断离隔震的有限元分析 | 第40-66页 |
| ·有限单元法分析基本过程 | 第40-42页 |
| ·SAP2000软件简介 | 第42-44页 |
| ·SAP2000分析的主要步骤 | 第42-43页 |
| ·SAP2000具有的优点 | 第43-44页 |
| ·主体与基础自然断离的抗震机理的有限元分析 | 第44-66页 |
| ·模型介绍 | 第44-47页 |
| ·计算结果 | 第47-64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 第四章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防震修复与加固保护 | 第66-70页 |
| ·修复与加固的原则 | 第66-67页 |
| ·木结构古建筑的震害特点 | 第67-68页 |
| ·古建木结构的修复与加固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主要结论 | 第70页 |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