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左传》中的孔子言语研究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4-5页
前言第5-6页
绪论第6-9页
 一、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状况第6-7页
 二、以往研究中的不足第7页
 三、选题的意义和研究思路第7-9页
上篇 《左传》中的孔子言语与孔子第9-38页
 第一章 《左传》中孔子言语的存在形式和评价模式第10-14页
  第一节 《左传》中孔子言语的存在形式第10-11页
  第二节 《左传》中孔子言语的评价模式第11-14页
 第二章 孔子言语体现出的基本思想第14-27页
  第一节 孔子言语体现出的“礼制”第14-21页
  第二节 孔子言语体现出对仁、义、忠、智、信等道德范畴的崇尚第21-24页
  第三节 孔子言语体现出的尊君、爱民、赞赏君子风范第24-27页
 第三章 《左传》与《论语》所展示的孔子形象及其刻画手法的异同第27-34页
  第一节 《左传》与《论语》中孔子形象的相似点第27-30页
  第二节 《左传》与《论语》中孔子形象的不同点第30-32页
  第三节 《左传》与《论语》孔子形象刻画手法的相似点第32-33页
  第四节 《左传》与《论语》孔子形象刻画手法的不同点第33-34页
 第四章 《左传》中孔子言语与《论语》的区别第34-38页
  第一节 两书中记录的孔子言语的区别第34-35页
  第二节 两书中孔子言语体现出的思想差异第35-37页
  第三节《左传》中孔子言语的意义第37-38页
下篇 《左传》中孔子言语体现出的春秋时期的道德精神、作者的历史观第38-55页
 第五章 《左传》中孔子言语体现出的春秋时期的道德精神第39-47页
  第一节 春秋时期“礼”、“德”的各自内涵及关系第39-41页
  第二节 春秋时期对“道德”本体地位的认知和崇尚第41-42页
  第三节 孔子言语中所看出的时人对道德的认识第42-47页
 第六章 从《左传》作者引用孔子言语的目的看《左传》的历史观第47-55页
  第一节 《左传》作者引用孔子言论的目的第47-48页
  第二节 《左传》作者历史观的表现第48页
  第三节 从孔子对赵盾弑君、晋铸刑鼎的评价看《左传》作者的历史观第48-55页
结论第55-56页
附录一: 《左传》中的孔子言语第56-61页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和论文第61-63页
后记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免疫原性葡激酶的构建及功能分析
下一篇:私营军事公司在国际法上的地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