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选题的意义评估 | 第8-9页 |
1.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8页 |
2.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8-9页 |
(二) 关于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三) 论文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研究思路 | 第10-13页 |
1.论文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2.论文的重难点及创新 | 第11页 |
3.论文的研究途径及方法 | 第11-13页 |
一、海峡两岸政治谈判的探索实践 | 第13-27页 |
(一) 海峡两岸间的秘密接触 | 第13-21页 |
·世纪50到70年代海峡两岸的秘密接触 | 第13-17页 |
·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的秘密谈判 | 第17-21页 |
(二) 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启 | 第21-27页 |
1.两岸事务性谈判 | 第21-24页 |
2.第二次汪辜会谈开启两岸政治对话 | 第24-27页 |
二、海峡两岸关于政治谈判问题的政策及主张 | 第27-40页 |
(一) 祖国大陆政府对两岸政治谈判的立场及政策 | 第27-34页 |
1.两岸协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1955-1965) | 第27-28页 |
2.推动和谈,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1979-1991) | 第28-29页 |
3.以事务性商谈促进两岸交流,为政治谈判创造条件(1991.6-1995.6) | 第29-30页 |
4.开启两岸政治谈判,以带动两岸事务性谈判(1995.2-2002.10) | 第30-31页 |
5.主张"三个可以谈",拓展两岸政治谈判空间(2002.11-今) | 第31-34页 |
(二) 台湾当局对两岸政治谈判的立场及政策 | 第34-40页 |
1.拒绝国共和谈,推行"三不政策"(1979-1990) | 第34-35页 |
2.设置种种前提,"以拖代变"、搁浅两岸政治谈判(1991-2000) | 第35-37页 |
3.否认"九二共识",拒绝两岸政治谈判(2000-今) | 第37-40页 |
三、两岸政治谈判难以开启之原因探析 | 第40-46页 |
(一) 两岸关于政治谈判问题的分歧 | 第40-41页 |
1.两岸双方在议题上的分歧 | 第40-41页 |
2.两岸双方在政治原则上的分歧 | 第41页 |
(二) 影响两岸政治谈判的诸种因素 | 第41-46页 |
1.影响两岸政治谈判的岛内因素 | 第41-43页 |
2.影响两岸政治谈判的大陆因素 | 第43-44页 |
3.影响两岸政治谈判开启的国际因素 | 第44-46页 |
四、关于开启两岸政治谈判的预测与对策性思考 | 第46-57页 |
(一) 推动两岸政治谈判开启的动力因素 | 第46-51页 |
1.大陆动力因素 | 第46-48页 |
2.岛内动力因素 | 第48-49页 |
3.国际动力因素 | 第49页 |
4.两岸政治谈判问题的发展趋势 | 第49-51页 |
(二) 关于推动两岸政治谈判的对策性思考 | 第51-57页 |
1.从政治层面上的对策性思考 | 第51-52页 |
2.从经济层面上的对策性思考 | 第52-54页 |
3.从文化层面上的对策性思考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论文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