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各种电影、电视:按内容分论文--美术片论文

以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为课程案例的理论分析与讨论--普通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行动研究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21页
 一、选题缘起第8-9页
  1、选题的缘起之一:大学公共艺术课的要求与现状第8页
  2、选题的缘起之二:我的经历第8-9页
 二、课程设计怎样成为研究第9-10页
  1、"行动研究"的简要回顾第9页
  2、"行动研究"的三个境界第9-10页
  3、作为一个独立研究的解放性行动研究第10页
 三、研究的问题第10-11页
 四、研究的方案第11-13页
  1、作为行动者的课程方案第11页
  2、研究的方法第11-12页
  3、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第12页
  4、研究的局限性第12-13页
 五、文献综述第13-19页
  1、本文涉及的通俗文化、大众文化概念解释第13页
  2、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第13-15页
  3、虚拟与现实第15-16页
  4、审美经验第16-19页
 六、作为理论讨论的问题框架第19-21页
第一章、通俗艺术能带给学生真正的审美满足么?第21-26页
 第一节 "用心的享受"第21-22页
 第二节、审美满足的持久性第22-24页
 第三节、延迟的满足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通俗艺术是肤浅的艺术吗?第26-30页
 第一节、真的问题第26-27页
 第二节、新的和有难度的问题第27-28页
 第三节、多层次的感知和理解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通俗艺术必然是缺乏创造力的吗?第30-37页
 第一节、审美创造的推进——新艺术形式的出现第30-31页
 第二节、泛文本的意义第31-32页
 第三节、通俗艺术家的创造第32-34页
 第四节、励志对象的创造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如何理解通俗艺术的真实性?第37-45页
 第一节、复制品的模仿第37-38页
 第二节、虚拟的现实第38-40页
 第三节、想象力的提升第40-42页
 第四节、边界的消减与现实的超越第42-43页
 第五节、故事的真实感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公共艺术课程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经验?第45-51页
 第一节、批评的多样化——审美经验范围的扩展第45-46页
 第二节、普通经验的价值第46-48页
 第三节、审美经验能与情感体验相剥离么?第48-49页
 第四节、审美经验中价值判断的重要性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结语第51-55页
 一、通俗艺术是不可以一概而论的,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第51页
 二、高雅艺术是艺术世界的宠儿,通俗艺术是工业文化的产物第51-52页
 三、通俗艺术里也有高质量的艺术作品第52页
 四、优秀的通俗艺术具有深层的审美价值第52-53页
 五、作者创作的严肃性第53页
 六、教育体制里通俗艺术的缺失是对学生日常审美经验的无视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件第58-108页
 附件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第58-60页
 附件二:课程涉及有关日本动漫的资料第60-65页
 附件三:宫崎骏及其作品《千与千寻》第65-68页
 附件四:以《千与千寻》为案例的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实际教学安排第68-71页
 附件五:学生在以《千与千寻》为案例的教学中的作业呈现第71-95页
  作业一:学生创作的"我最感动的画面"第71-75页
  作业二:学生欣赏《千与千寻》的感受(节选)第75-80页
  作业三:学生讨论宫崎骏创作的发言稿第80-83页
  作业四:以"我"为题目设计的形象第83-86页
  作业五:艺术批评作业(节选)第86-95页
 附件六:追加课程:《中国美术简史-史前文明之陶器纹样》第95-103页
 附件七:田野日记(节选)第103-108页
后记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革发展中的哈萨克斯坦
下一篇:PPARs激动剂对THP-1巨噬细胞ABCA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