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郭沫若、阳翰笙历史剧创作的同质性 | 第11-25页 |
·同质的创作目的 | 第12-18页 |
·同质的创作手法 | 第18-23页 |
·同质的传播途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郭沫若、阳翰笙历史剧创作的相异性 | 第25-35页 |
·迥异的艺术风格 | 第26-30页 |
·创作立足点相异 | 第30-35页 |
第三章 郭沫若、阳翰笙历史剧创作的背景资源探寻 | 第35-44页 |
·时代、身世背景 | 第36-37页 |
·教育、革命背景 | 第37-44页 |
第四章 郭沫若、阳翰笙历史剧创作文学史意义评析 | 第44-57页 |
·时代"制高点"的位置 | 第44-45页 |
·对历史剧发展的启示 | 第45-57页 |
·历史剧与历史的关系 | 第45-50页 |
·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与现实的关系 | 第50-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