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研究及相关背景 | 第11-16页 |
第一节 古代文献研究 | 第11页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异动症的认识 | 第11-13页 |
一 流行病学 | 第11-12页 |
二 发生机制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治疗 | 第13-16页 |
一 中医药治疗 | 第13-14页 |
二 现代医学治疗方案 | 第14页 |
三 使用西药及手术治疗异动症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21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6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16页 |
三 纳入标准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实施方法 | 第17-20页 |
一 试验设计 | 第17页 |
二 施加因素 | 第17页 |
三 随机方法 | 第17页 |
四 治疗方案 | 第17-18页 |
五 观察指标 | 第18页 |
六 疗效标准 | 第18页 |
七 安全性评价 | 第18页 |
八 终止试验标准 | 第18-19页 |
九 病例的脱落与剔除标准 | 第19页 |
十 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1-25页 |
一 一般资料分析 | 第21-23页 |
(一) 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比较 | 第21页 |
(二)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比较 | 第21页 |
(三) 两组患者帕金森病家族史比较 | 第21页 |
(四)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第21-22页 |
(五) 两组患者入选时美多巴片剂量比较 | 第22页 |
(六) 两组患者治疗前Hoehn-Yahr分级标准比较 | 第22页 |
(七)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机能障碍比较 | 第22页 |
(八) 两组患者治疗前异动症持续时间积分比较 | 第22页 |
(九) 两组患者治疗前异动症总积分比较 | 第22-23页 |
(十) 治疗组用药方法 | 第23页 |
二 治疗结果 | 第23-25页 |
(一)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量表评分比较 | 第23页 |
(二)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量表评分差值比较 | 第23页 |
(三) 按中医老年颤证功能障碍记分法评价疗效比较 | 第23-25页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25-29页 |
一 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 第25页 |
二 研究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一)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量表评分比较 | 第25页 |
(二) 两组患者治疗后UPDRS量表评分差值改善程度比较 | 第25-26页 |
(三) 按中医老年颤证功能障碍记分法评价疗效比较 | 第26页 |
(四) 不良反应检测 | 第26页 |
三 讨论 | 第26-29页 |
(一) 中医临床思路与组方特点 | 第26-27页 |
(二) 本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第27-29页 |
第五部分 结语 | 第29-31页 |
一 帕金森异动症的病因病机 | 第29页 |
二 帕金森异动症的中医辨证与治法 | 第29-30页 |
三 研究证实加味大定风珠是治疗帕金森异动症的有效方剂 | 第30页 |
四 展望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录 | 第3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