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多酚的分离纯化及其功能性饮料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花卉的保健功效与功能性饮料研究(综述) | 第12-22页 |
1.花卉的保健功效 | 第12-15页 |
2.天然植物抗氧化剂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3.功能性饮料的研究 | 第18-20页 |
4.本研究的目的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目的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玫瑰花多酚的分离纯化 | 第22-42页 |
1.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多酚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DPPH·清除率的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玫瑰花粗提液的制备 | 第24页 |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 第24页 |
·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试验 | 第24-25页 |
·大孔吸附树脂动态吸附试验 | 第25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25-38页 |
·多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26页 |
·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试验 | 第26-32页 |
·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玫瑰花多酚的吸附等温线 | 第26页 |
·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玫瑰花多酚的解吸率 | 第26-27页 |
·玫瑰花粗提液pH值对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玫瑰花粗提液浓度对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量的影响 | 第28-31页 |
·玫瑰花粗提液盐浓度对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量的影响 | 第31页 |
·乙醇浓度对大孔吸附树脂静态解吸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吸附试验 | 第32-38页 |
·上样浓度对大孔吸附树脂多酚吸附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上样流速对大孔吸附树脂多酚吸附的影响 | 第33-34页 |
·柱高对大孔吸附树脂多酚吸附率的影响 | 第34页 |
·乙醇浓度对大孔吸附树脂多酚解吸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反复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其多酚吸附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玫瑰花乙醇粗提物在过柱前与过柱后比较 | 第36-38页 |
·玫瑰花多酚得率的计算 | 第38页 |
3.讨论 | 第38-41页 |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量 | 第38-39页 |
·吸附等温线的凹陷与陡增 | 第39-40页 |
·优惠吸附等温线 | 第40-41页 |
4.结论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玫瑰花多酚的抗氧化功效 | 第42-54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42页 |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多酚的测定方法 | 第42页 |
·DPPH·清除率的测定方法 | 第42页 |
·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油脂样品的制备 | 第43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45页 |
·Vc对DPPH·清除率曲线 | 第44页 |
·玫瑰花多酚对DPPH·清除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Vc与玫瑰花多酚对DPPH·清除能力的比较 | 第45页 |
·花生油过氧化值的测定 | 第45-47页 |
·玫瑰花多酚在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效果 | 第45-46页 |
·玫瑰花多酚与Vc在花生油抗氧化中的协同效应 | 第46-47页 |
·猪油过氧化值的测定 | 第47-48页 |
·玫瑰花多酚在猪油中的抗氧化效果 | 第47-48页 |
·玫瑰花多酚与Vc在猪油抗氧化中的协同效应 | 第48页 |
·油脂货架寿命的预测 | 第48-50页 |
3.讨论 | 第50-53页 |
·玫瑰花多酚抗油脂过氧化的机理 | 第50-51页 |
·抗氧化剂协同抗氧化机理 | 第51-52页 |
·乳化剂对抗氧化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4.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玫瑰花功能性饮料的研制 | 第54-63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试验材料 | 第54页 |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多酚测定方法 | 第54页 |
·DPPH·清除率的测定 | 第54页 |
·有机组分的测定方法 | 第54页 |
·卫生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54-55页 |
·饮料制作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第55页 |
·饮料产品稳定性研究 | 第55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提取温度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玫瑰花破碎程度对多酚提取速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提取时间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饮料配方正交试验 | 第58-60页 |
·产品中多酚含量及对DPPH·清除率的稳定性 | 第60-61页 |
·饮料颜色的稳定性 | 第61页 |
·质量指标 | 第61页 |
·感观指标 | 第61页 |
·理化指标 | 第61页 |
·微生物指标 | 第61页 |
3.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