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1 绪论 | 第16-28页 |
·引言 | 第16-18页 |
·合理高效利用乐器共鸣板用木材的重要性 | 第16页 |
·当前我国乐器(钢琴)行业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乐器共鸣板用木材声学振动性能评价 | 第18-19页 |
·对振动效率品质的评价 | 第18页 |
·对音色的评价 | 第18页 |
·对发音效果稳定性的评价 | 第18-19页 |
·乐器共鸣板用木材声振动特性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乐器(钢琴)共鸣板的振动特性研究 | 第23-24页 |
·钢琴声学品质研究 | 第24-25页 |
·钢琴声学品质的评价 | 第24-25页 |
·音乐(钢琴音响效果)对人体生理心理反应的影响 | 第25页 |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6页 |
·发展趋势 | 第26页 |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本论文中术语及代号的说明 | 第27-28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6页 |
·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研究路线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4页 |
·钢琴共振板素材的振动特性测定 | 第29-31页 |
·钢琴共振板振动模式测定 | 第31-33页 |
·钢琴音板振动信号响应时间测定 | 第33页 |
·钢琴声学品质的主观评价 | 第33-34页 |
·钢琴声学品质客观评价指标测定 | 第34页 |
·钢琴乐曲刺激下的心理生理反应实验 | 第34页 |
·主要试验设备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钢琴共振板用木材振动特性评价与分选 | 第36-52页 |
·钢琴共振板用木材振动特性测定的基础研究 | 第36-37页 |
·钢琴共振板用木材综合振动特性区分 | 第37-47页 |
·综合振动特性区分方法的计算 | 第37-39页 |
·木材综合振动特性的区分 | 第39-47页 |
·不同树种间的钢琴共振板用木材振动特性比较 | 第47-49页 |
·钢琴共振板的制作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4 钢琴共振板的振动特性 | 第52-69页 |
·钢琴共振板基本振动理论 | 第52-56页 |
·共振板振动模态的识别与分析 | 第56-60页 |
·共振板的振动频率归属 | 第56-57页 |
·共振板的弹性模量 | 第57-58页 |
·共振板的纵波传播速度 | 第58-60页 |
·共振板边部剩余试件(45°斜纹理试件)振动性能比较分析 | 第60-61页 |
·肋木对共振板振动响应速率的影响 | 第61-63页 |
·钢琴音板的振动响应时间分析 | 第63-66页 |
·钢琴的制作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5 钢琴声学品质的主观评价 | 第69-77页 |
·主观评价现场环境 | 第69-70页 |
·主观评价表制定与主观评价原则 | 第70-71页 |
·演奏曲目、评价专家、演奏者与录音 | 第71-72页 |
·主观评价的数据分析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6 钢琴声学品质的客观评价 | 第77-91页 |
·音强 | 第77-80页 |
·音长 | 第80-82页 |
·动态范围 | 第82-84页 |
·音色 | 第84-89页 |
·分音振幅值 | 第85-86页 |
·分音振幅极大值与极小值变化幅度 | 第86-88页 |
·分音振幅值逐阶变化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7 钢琴声学品质的心理生理指标评价 | 第91-103页 |
·心率变异分析 | 第91-96页 |
·心率变异的分析方法 | 第92-93页 |
·心率变异时域分析 | 第93-95页 |
·心率变异频域分析 | 第95-96页 |
·血压变异分析 | 第96-98页 |
·听赏钢琴曲与静息状态的比较 | 第97-98页 |
·同树种内两台钢琴之间的比较 | 第98页 |
·皮肤温度变化分析 | 第98-100页 |
·听赏钢琴曲与静息状态的比较 | 第99页 |
·同树种内两台钢琴之间的比较 | 第99-100页 |
·呼吸频率变化分析 | 第100-101页 |
·听赏钢琴曲与静息状态的比较 | 第100页 |
·同树种内两台钢琴之间的比较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8 共振板振动参数与钢琴声学品质之间关系初探 | 第103-118页 |
·共振板的振动参数与主观评价得分之间的关系 | 第103-108页 |
·共振板弹性模量与主观评价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3-105页 |
·共振板纵波传播速度与主观评价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5-106页 |
·共振板边部斜纹理试件弹性模量与主观评价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6-107页 |
·音板的振动响应时间与主观评价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7-108页 |
·共振板的振动参数与客观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 | 第108-116页 |
·共振板弹性模量与客观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8-110页 |
·纵波传播速度与客观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0-112页 |
·共振板边部斜纹理试件弹性模量与客观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2-114页 |
·音板的振动响应时间与客观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4-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9 共振板客观评价与共振板用材客观选取的总结分析 | 第118-121页 |
·钢琴共振板振动特性的客观评价 | 第118-119页 |
·共振板的弹性模量 | 第118页 |
·共振板的声传播速度 | 第118-119页 |
·钢琴音板用木材的客观选取 | 第119-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结论 | 第121-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