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53页 |
·中空球材料 | 第15-25页 |
·中空球的简介及特性 | 第15-16页 |
·中空球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6-22页 |
·模板法 | 第16-21页 |
·超声波照射法 | 第21页 |
·喷雾干燥法 | 第21-22页 |
·聚合法 | 第22页 |
·中空材料的应用 | 第22-25页 |
·锂离子电池 | 第23页 |
·催化领域 | 第23-24页 |
·传感器 | 第24页 |
·生物医学 | 第24-25页 |
·磁性纳米材料 | 第25-32页 |
·磁性纳米粒子的简介及特性 | 第25-27页 |
·磁性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 第27-29页 |
·共沉淀法 | 第27页 |
·高温热解法 | 第27-28页 |
·水热法 | 第28页 |
·微乳液法 | 第28-29页 |
·磁性纳米粒子的修饰 | 第29-32页 |
·有机物修饰 | 第30-31页 |
·无机物修饰 | 第31-32页 |
·磁性中空球材料 | 第32-34页 |
·磁性中空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 第32-33页 |
·磁性中空材料的分类 | 第33页 |
·磁性中空材料制备方法 | 第33-34页 |
·研究背景与内容 | 第34-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53页 |
第二章 纳米Fe_3O_4@CaCO_3的制备及原位改性研究 | 第53-67页 |
·前言 | 第53-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化学原料及仪器 | 第54页 |
·合成 | 第54-56页 |
·超顺磁纳米Fe_3O_4的制备及改性 | 第54-55页 |
·纳米Fe_3O_4@CaCO_3的制备及原位改性 | 第55-56页 |
·表征方法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IR与XRD分析 | 第57-59页 |
·接触角测定 | 第59-60页 |
·形貌分析 | 第60-61页 |
·粒径测试 | 第61-62页 |
·磁性能测试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第三章 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PMMA磁性纳米中空球 | 第67-85页 |
·前言 | 第67-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化学原料 | 第68页 |
·合成 | 第68-69页 |
·PMMA磁性纳米空心球的制备 | 第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80页 |
·实验条件优化 | 第69-71页 |
·FTIR谱图分析 | 第71-73页 |
·XRD谱图分析 | 第73-74页 |
·形貌分析 | 第74-76页 |
·粒径分析 | 第76-77页 |
·TGA测试 | 第77-79页 |
·磁性能测试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第四章 单分散的草莓状磁性中空硅球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 第85-117页 |
·前言 | 第85-86页 |
·实验部分 | 第86-90页 |
·化学原料及仪器 | 第86-87页 |
·合成 | 第87-90页 |
·超顺磁纳米Fe_3O_4的制备及改性 | 第87-88页 |
·单分散的带正电荷的聚苯乙烯纳米球的合成 | 第88页 |
·PS@Fe_3O_4@SiO_2复合纳米球及草莓状磁性中空球的合成 | 第88-89页 |
·载药实验 | 第89-90页 |
·表征方法 | 第90-9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1-113页 |
·IR分析 | 第91-92页 |
·TEM形貌分析 | 第92-94页 |
·XRD测试分析 | 第94-95页 |
·热重分析 | 第95-96页 |
·磁性能测试 | 第96-97页 |
·影响因素讨论及成分分析 | 第97-108页 |
·NH_4OH量的影响 | 第97-100页 |
·不同TEOS量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PS的加入时间 | 第101-102页 |
·引发剂的选择 | 第102-103页 |
·不同的Fe_3O_4量 | 第103-104页 |
·热重法测定各组分含量 | 第104-106页 |
·能谱测试 | 第106-108页 |
·氮气吸附测试 | 第108-109页 |
·Zeta电位测定 | 第109-110页 |
·载药及释放性能研究 | 第110-113页 |
·载药实验 | 第110-112页 |
·缓释性能研究 | 第112-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第五章 声化学法构建磁性蛋白质微胶囊及载药研究 | 第117-135页 |
·前言 | 第117-118页 |
·实验部分 | 第118-120页 |
·化学原料及仪器 | 第118页 |
·合成 | 第118-120页 |
·超顺磁纳米Fe_3O_4的制备及油酸改性 | 第118-120页 |
·磁性蛋白质微胶囊的合成 | 第120页 |
·载药磁性蛋白质微胶囊的合成 | 第120页 |
·表征方法 | 第120-1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1-132页 |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121-126页 |
·超声功率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不同BSA浓度 | 第123-124页 |
·超声模式的选择 | 第124-125页 |
·不同磁含量 | 第125-126页 |
·形貌及结构分析 | 第126-127页 |
·IR分析 | 第127-128页 |
·磁性能测试 | 第128-129页 |
·载药磁性BSA微胶囊研究 | 第129-131页 |
·IR分析 | 第129页 |
·TGA分析 | 第129-131页 |
·稳定性研究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5页 |
第六章 以CO_2-in-water微乳液为模板合成多级孔的串状ZSM-5 分子筛 | 第135-153页 |
·前言 | 第135-136页 |
·实验部分 | 第136-137页 |
·化学原料及仪器 | 第136页 |
·合成 | 第136-137页 |
·超临界CO_2中串状ZSM-5 分子筛的合成 | 第136-137页 |
·超临界CO_2中花状大单晶ZSM-5 分子筛的合成 | 第137页 |
·表征方法 | 第137-1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8-149页 |
·反应体系pH值研究 | 第138页 |
·XRD分析 | 第138-139页 |
·不同因素对形貌的影响 | 第139-143页 |
·不同的合成体系 | 第140-141页 |
·铝量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搅拌时间的影响 | 第142-143页 |
·不同CO_2压力影响 | 第143页 |
·氮气吸附分析 | 第143-145页 |
·TEM电镜分析 | 第145-146页 |
·初始凝胶相行为研究 | 第146-147页 |
·热重分析 | 第147-148页 |
·引入氟离子 F-ZSM-5 研究分析 | 第148-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3页 |
致谢 | 第153-155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