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导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国外的研究成果 | 第9-11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6页 |
·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页 |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14-16页 |
2. 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 第16-23页 |
·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及类型 | 第16-18页 |
·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特点 | 第16-17页 |
·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 | 第17-18页 |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 | 第18-19页 |
·封闭式基金 | 第18页 |
·开放式基金 | 第18-19页 |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区别 | 第19页 |
·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 | 第19-23页 |
·证券投资基金的起源 | 第19-21页 |
·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 第21-23页 |
3. 我国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的动因分析 | 第23-30页 |
·封闭式基金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封闭式基金面临存续到期的问题 | 第24页 |
·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的问题 | 第24-26页 |
·封闭式基金的边缘化问题 | 第26-27页 |
·开放式基金的制度优越性 | 第27-28页 |
·逆向选择与交易成本 | 第27页 |
·道德风险与交易成本 | 第27-28页 |
·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是国际性的趋势 | 第28-30页 |
4. 封闭式基金转换为开放式基金的策略研究 | 第30-39页 |
·国外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的模式 | 第30-32页 |
·直接转型 | 第30页 |
·合并转型 | 第30页 |
·封闭式基金渐进转型为开放式基金 | 第30-31页 |
·转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或上市开放式基金(LOF) | 第31-32页 |
·国内实施的“封转开”策略 | 第32-39页 |
·基金兴业直接转型 | 第33-35页 |
·基金同智变身LOF | 第35-37页 |
·基金普华与基金普润,“二合一”封转开 | 第37-39页 |
5. 我国封闭式基金转换为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研究 | 第39-49页 |
·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的转型风险 | 第39-45页 |
·“封转开”制度不明朗所带来的风险 | 第39-40页 |
·“封转开”可能带来基金资产净值下降和被大规模赎回的风险 | 第40-41页 |
·“封转开”使基金面临投资风格和基金经理人转变的风险 | 第41-42页 |
·“封转开”存在套利风险 | 第42-45页 |
·开放式基金的风险 | 第45-49页 |
·流动性风险 | 第45-46页 |
·赎回风险 | 第46-49页 |
6. 对策与建议 | 第49-54页 |
·完善“封转开”的制度安排 | 第49-50页 |
·夯实基金制度法律基础 | 第50页 |
·建立开放式基金的融资制度 | 第50页 |
·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应协调发展 | 第50-52页 |
·封闭式基金存在的重要性 | 第50-51页 |
·开放式基金发展的条件 | 第51-52页 |
·转型应重在发展 LOF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