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8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本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第8-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三、本文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四、本文的史料依据 | 第15-17页 |
第一章 苏联法对中国法制建设影响的历史进程 | 第17-28页 |
第一节 民国政府法制建设中的苏联法渊源 | 第17-20页 |
一、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以俄为师” | 第17-18页 |
二、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以革命的名义立法 | 第18-19页 |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党治国”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苏联法对革命根据地时期法制建设的影响 | 第20-25页 |
一、毛泽东、董必武和王明的法律思想中的苏联情结 | 第20-21页 |
二、苏区、边区法制建设中的苏联法渊源 | 第21-24页 |
三、解放区法制建设对苏联法的延续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苏联法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一、法学教育 | 第25页 |
二、立法工作 | 第25-26页 |
三、司法制度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苏联法对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影响的动因 | 第28-36页 |
第一节 国际形势 | 第28-31页 |
一、雅尔塔会议 | 第28-29页 |
二、苏联红军进驻东北 | 第29页 |
三、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 第29-30页 |
四、美国对华政策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国内形势 | 第31-32页 |
一、“八·一五”日本投降后国内局势 | 第31页 |
二、国共两党对东北战略位置的认识及争夺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地理、文化及政治因素 | 第32-34页 |
一、哈尔滨与苏联毗邻的地理因素 | 第33页 |
二、大量苏俄侨民在哈尔滨定居的法文化因素 | 第33页 |
三、夺取政权的相似性 | 第33-34页 |
四、党政干部的苏联情结 | 第3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以苏联法为蓝本的哈尔滨解放区的法制实践 | 第36-58页 |
第一节 苏联法规在哈尔滨的直接适用 | 第36-40页 |
一、《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相关协定 | 第36-37页 |
二、苏联红军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军管会的“一号布告” | 第37-38页 |
三、苏联红军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和军管会对城市管理的法规 | 第38-40页 |
第二节 苏联法对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的直接影响 | 第40-48页 |
一、宪政建设 | 第40-41页 |
二、军管制度 | 第41-42页 |
三、刑事法规 | 第42-44页 |
四、民事法规 | 第44-45页 |
五、经济法规 | 第45-47页 |
六、劳动法规 | 第47页 |
七、诉讼法规 | 第47-48页 |
第三节 苏联法对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的间接影响 | 第48-51页 |
一、权力机关及政权组织形式 | 第49-50页 |
二、土地及婚姻纠纷的法律适用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受苏联法影响的哈尔滨解放区法制与苏联法的趋同性 | 第51-56页 |
一、立法思想的一致性 | 第51-53页 |
二、法制内容的共同性 | 第53-55页 |
三、缺憾的相似性 | 第55-56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受苏联法影响的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的价值意义 | 第58-70页 |
第一节 哈尔滨解放区的法制建设开创了民主政权立法转型的新纪元 | 第58-61页 |
一、以农业为主的法律内容的转型:恢复与发展城市经济 | 第58-59页 |
二、劳动法内容的变化:从强调劳动者利益变为实现“劳资两利” | 第59页 |
三、选举法内容的转变:权利主体从农村民众变为市民 | 第59-60页 |
四、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哈尔滨解放区的法制建设为其他解放区的法制建设提供了借鉴 | 第61-63页 |
一、各解放区面临问题的相同性 | 第61-62页 |
二、战争时期任务的紧迫性 | 第62页 |
三、党在法制建设中的指导性 | 第62页 |
四、法律实施的有效性 | 第62-63页 |
第三节 哈尔滨解放区的法律制度是全盘苏化的新中国立法的重要来源 | 第63-64页 |
一、哈尔滨解放区的法制建设是新中国全面移植苏联法的开端 | 第63页 |
二、哈尔滨解放区的法制建设为全盘苏化的新中国立法提供了基本法制框架 | 第63-64页 |
三、哈尔滨解放区的法制建设是中国法制建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 第64页 |
第四节 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积极意义 | 第64-66页 |
一、坚持党的领导 | 第65页 |
二、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 第65页 |
三、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65-66页 |
第五节 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对建设法治国家的借鉴意义 | 第66-68页 |
一、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以苏联法为蓝本的客观性 | 第66-67页 |
二、哈尔滨解放区法治建设对建设法治国家的积极意义 | 第67页 |
三、哈尔滨解放区法治建设对建设法治国家的消极影响 | 第67-68页 |
四、法治化进程中对建设法治国家路径选择的思索 | 第68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