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 ·汽车 NVH 控制意义 | 第15-16页 |
| ·汽车 NVH 的内容 | 第16-17页 |
| ·汽车 NVH 的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 ·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简介 | 第20-24页 |
| ·传统 TPA(Conventional TPA)方法 | 第20-21页 |
| ·OPA(Operational TPA)方法 | 第21-23页 |
| ·OPAX(Operational-X TPA)方法 | 第23-24页 |
| ·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 第二章 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理论 | 第29-53页 |
| ·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 ·传统 TPA 方法理论 | 第30-35页 |
| ·FRF 理论及测试 | 第31-32页 |
| ·FRF 估计方法 | 第32-33页 |
| ·系统测试的相干函数 | 第33-34页 |
| ·载荷识别 | 第34-35页 |
| ·传统 TPA 方法的优缺点 | 第35页 |
| ·OPA 方法理论 | 第35-39页 |
| ·采用最小二乘法的 OPA 理论 | 第36-38页 |
| ·奇异值分解(SVD) | 第38-39页 |
| ·OPA 模型质量检验 | 第39页 |
| ·OPAX 方法理论 | 第39-52页 |
| ·OPAX 模型建立流程 | 第40-43页 |
| ·参数化载荷识别模型 | 第43-44页 |
| ·OPAX 方法路径贡献量 | 第44-49页 |
| ·OPAX 方法的可伸缩性 | 第49-50页 |
| ·OPAX 方法质量判据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三章 OPAX 模型对比验证 | 第53-87页 |
| ·系统描述 | 第53页 |
| ·传递路径方法建模描述 | 第53-55页 |
| ·运行工况数据采集 | 第55-63页 |
| ·发动机转速测试结果 | 第57页 |
| ·动力总成悬置测试结果 | 第57-58页 |
| ·排气系统悬吊测试结果 | 第58-60页 |
| ·响应端阶次信号测试结果 | 第60-63页 |
| ·频响函数 FRF 测量、识别及对比 | 第63-73页 |
| ·工作载荷识别及对比 | 第73-82页 |
| ·工作载荷识别方法描述 | 第73-75页 |
| ·弹性元件动刚度结果对比 | 第75-79页 |
| ·工作载荷结果对比 | 第79-82页 |
| ·路径贡献量结果对比 | 第82-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四章 OPAX 扩展研究及在轻型客车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 第87-117页 |
| ·OPAX 经验公式总结 | 第87-93页 |
| ·基于扩展 OPAX 方法的轻型客车振动贡献量分析 | 第93-99页 |
| ·样车振动水平测试及 OPAX 模型的建立 | 第93-97页 |
| ·样车振动贡献量分析 | 第97-99页 |
| ·轻型客车传递路径系统特性及载荷特性分析 | 第99-116页 |
| ·车身系统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 | 第99-114页 |
| ·载荷激励特性试验研究 | 第114-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 第五章 基于扩展 OPAX 方法的改进方案实施及试验验证 | 第117-129页 |
| ·改进方案的制定 | 第117-123页 |
| ·轮胎改进方案 | 第117-121页 |
| ·车身改进方案 | 第121-123页 |
| ·样件的试制 | 第123-125页 |
| ·实车试验验证 | 第125-1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9-133页 |
| ·研究内容及成果 | 第129-131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页 |
| ·研究展望 | 第131-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4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43-144页 |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