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1页 |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第2章 科学界失范行为的基本理论研究 | 第11-23页 |
·科学界失范行为的界定 | 第11-14页 |
·科学界失范行为的特点 | 第14-15页 |
·主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 第14页 |
·失范行为的主体已由个体向集体扩展 | 第14-15页 |
·严重性 | 第15页 |
·科学界失范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15-20页 |
·立项申请中的失范行为 | 第15-16页 |
·研究过程中的失范行为 | 第16-18页 |
·成果评估中的失范行为 | 第18-20页 |
·成果运用中的失范行为 | 第20页 |
·科学界失范行为的危害性 | 第20-23页 |
·严重危害科学的健康发展,有碍科技创新 | 第20-21页 |
·损害科技工作者个人和科学界的声誉,引发社会精神危机 | 第21页 |
·不利于科技人才的教育培养,有碍科学的后继发展 | 第21-22页 |
·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碍国家发展 | 第22-23页 |
第3章 科学界失范行为的成因研究 | 第23-37页 |
·经济原因 | 第23-25页 |
·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 第23-24页 |
·对有限的研究资源的争夺 | 第24页 |
·功利主义的泛滥 | 第24-25页 |
·文化原因 | 第25-27页 |
·缺乏学术自由的氛围 | 第25-27页 |
·传统的官本位意识的影响 | 第27页 |
·制度原因 | 第27-31页 |
·科研管理制度 | 第27-29页 |
·学术评价制度 | 第29-31页 |
·成果发表制度 | 第31页 |
·道德原因 | 第31-34页 |
·科学道德规范体系的不完善 | 第31-32页 |
·科学共同体科学精神的缺乏 | 第32-33页 |
·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对于学者道德的冲击 | 第33-34页 |
·法律原因 | 第34-37页 |
·科技法规不健全 | 第35-36页 |
·对科学界失范行为的惩戒力度不够 | 第36-37页 |
第4章 科学界失范行为的对策研究 | 第37-47页 |
·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的氛围 | 第37-38页 |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精神教育 | 第37-38页 |
·要形成和谐健康的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的氛围 | 第38页 |
·加强科研体制建设,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体系 | 第38-41页 |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成立科研成果评价企业 | 第38-39页 |
·加强科学评审专家队伍的建设,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 | 第39-40页 |
·加强对科研机构行为的管理 | 第40页 |
·规范学术发表制度 | 第40-41页 |
·完善科学道德建设,提高科技人员的科学道德素质 | 第41-43页 |
·建立健全科学道德规范 | 第41-42页 |
·要加强科学道德监督 | 第42页 |
·加强科学道德教育,提高科技工作者的自律意识 | 第42-43页 |
·健全科技法规体制,加大对科技失范行为的制裁力度 | 第43-47页 |
·建立健全科技法规 | 第43-45页 |
·加大科技法律法规的制裁力度 | 第45-46页 |
·增强科技工作者的法律意识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