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我国刑法中的立功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15页
   ·论文的选题背景第11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我国立功制度的史历沿革第15-24页
   ·我国刑法中立功制度的立法沿革第15-21页
     ·我国古代刑法中的立功制度第15-16页
     ·我国近代刑法中的立功制度第16-17页
     ·我国现代刑法中的立功制度第17-20页
     ·几点总结第20-21页
   ·立功制度存在的意义第21-24页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第21页
     ·有利于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第21-22页
     ·有利于司法机关提高破案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和成本第22页
     ·有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第22页
     ·符合以罪责刑相适应为基础的处遇个别化原则第22页
     ·有利于保持刑事立法的协调及刑罚的公平第22-24页
第3章 立功的基础理论第24-41页
   ·立功的概念第24-26页
     ·学界的观点第24-25页
     ·笔者的评述第25-26页
   ·立功的本质第26-30页
     ·学界的观点第26-27页
     ·笔者的评价与观点第27-30页
   ·立功的特征第30-31页
     ·行为的有益社会性第30页
     ·立功主体的特殊性第30-31页
     ·立功时间的特定性第31页
     ·立功的相对独立性第31页
     ·立功行为的法定性第31页
   ·立功的成立要件第31-37页
     ·学界的观点第31-33页
     ·笔者的评述第33-37页
   ·立功的分类第37-41页
     ·立功分类的意义第37页
     ·立功的分类第37-38页
     ·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第38-41页
第4章 中外立功制度的比较第41-46页
   ·外国立功制度概述第41-43页
     ·古代刑法中的立功制度第41页
     ·近现代刑法中的立功制度第41-43页
   ·中外立功制度比较第43-46页
     ·立法模式第43-44页
     ·法律价值第44-45页
     ·理论前提第45页
     ·制度规模第45-46页
第5章 立功的司法认定第46-59页
   ·坦白、自首与立功的关系第46-47页
     ·立功与自首、坦白的联系第46页
     ·立功与自首、坦白的区别第46-47页
   ·同案犯立功的认定问题第47-49页
     ·检举揭发同案犯所犯的与本人为同一犯罪行为的,不构成立功第47-48页
     ·检举揭发同案犯另外所犯罪行的,可以认定为立功第48页
     ·犯罪分子供述同案犯共同罪行,又协助抓获同案犯的,可以认定为立功第48页
     ·立功后又脱逃的,仍应认定为立功第48-49页
     ·被追诉前向司法机关揭发同案犯并协助将其捕获归案以掩盖自己参与犯罪的,不能认定为立功第49页
   ·单位犯罪案件中立功的认定第49-50页
   ·立功认定中的其他特殊问题第50-56页
     ·帮助立功的认定第50-51页
     ·特殊人员的立功问题第51-52页
     ·行贿犯检举受贿犯,或者受贿犯检举行贿犯,不属于立功第52页
     ·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立功的认定第52-54页
     ·缓刑考验期间犯罪分子立功的认定第54-55页
     ·假释考验期间犯罪分子立功的认定第55-56页
   ·立功的法律效果第56-59页
     ·未决犯立功刑事责任的从宽第56-57页
     ·已决犯立功刑事责任的从宽第57-59页
第6章 立功制度的评价及其完善第59-68页
   ·我国立功制度的评价第59-63页
     ·我国立功制度的特色第59页
     ·我国立功制度的缺陷第59-63页
   ·立功制度之立法完善第63-68页
     ·明确“立功表现”和“重大立功表现”第63-64页
     ·填补立功制度空档第64-65页
     ·合理排列刑法规范第65-66页
     ·设立立功的配套制度第66-68页
结论第68-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不同项目、运动水平运动员空间能力差异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