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1 绪论 | 第15-29页 |
·背景知识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硝基芳烃的毒性概述 | 第15-16页 |
·有机化合物的毒性作用分类 | 第16页 |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 第16-17页 |
·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硝基芳烃致毒机理的探讨 | 第17-18页 |
·QSAR在硝基芳烃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硝基芳烃毒性QSAR研究中的量子化学方法 | 第19-20页 |
·硝基芳烃与生物大分子的加合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9页 |
2 量子化学理论方法 | 第29-43页 |
·Hartree-Fock(HF)方法 | 第29-30页 |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第30-33页 |
·密度泛函理论概述 | 第30-31页 |
·密度泛函理论基础 | 第31-33页 |
·Hohenbeng-Kohn定理 | 第31页 |
·Kohn-Sham方程 | 第31-32页 |
·HF/DFT杂化交换相关泛函 | 第32-33页 |
·基组 | 第33-36页 |
·Slater型轨道函数系(STO系) | 第33-34页 |
·Gauss型轨道函数系(GTO系) | 第34页 |
·STO-GTO系 | 第34-36页 |
·半经验分子轨道(MO)方法 | 第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3页 |
3 QSAR模型的建立和有效性验证 | 第43-50页 |
·QSAR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QSAR模型的检验 | 第44-47页 |
·拟合优度检验 | 第44-45页 |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 第45-46页 |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 第46-47页 |
·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检验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4 硝基芳烃急性毒性QSAR的不同量子化学方法研究比较 | 第50-63页 |
·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计算结果 | 第51-58页 |
·结果讨论 | 第58-60页 |
·计算方法的比较 | 第58-59页 |
·致毒机理讨论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5 硝基芳烃对不同物种毒性QSAR的DFT理论研究 | 第63-84页 |
·研究方法 | 第63-64页 |
·对梨形四膜虫毒性的理论研究 | 第64-71页 |
·量子化学分子结构描述符 | 第64-66页 |
·QSAR模型的建立与讨论 | 第66-71页 |
·对圆腹雅罗鱼毒性的理论研究 | 第71-75页 |
·量子化学分子结构描述符 | 第71-73页 |
·QSAR模型的建立 | 第73-74页 |
·结果讨论 | 第74-75页 |
·对斜生栅列藻毒性的理论研究 | 第75-80页 |
·分子结构描述符和急性毒性值 | 第75-77页 |
·QSAR模型的建立与讨论 | 第77-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6 硝基芳烃致毒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84-111页 |
·研究方法 | 第85-86页 |
·三硝基甲苯及其代谢产物与乙硫醇的反应 | 第86-93页 |
·各反应驻点的几何构型 | 第86-89页 |
·电荷和偶极矩 | 第89-91页 |
·各反应驻点的能量及反应位垒 | 第91-93页 |
·硝基苯、二硝基苯与乙硫醇的反应 | 第93-99页 |
·几何构型 | 第93-97页 |
·各驻点原子(基团)净电荷 | 第97-98页 |
·各反应驻点的能量、反应位垒及其与化合物毒性间的关系 | 第98-99页 |
·卤代硝基芳烃与乙硫醇的反应 | 第99-107页 |
·几何构型 | 第100-102页 |
·各驻点原子(基团)净电荷和偶极矩 | 第102-105页 |
·各驻点能量及反应位垒 | 第105-106页 |
·卤代硝基芳烃的致毒机理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116页 |
附录A | 第116-129页 |
附录B | 第129-140页 |
附录C | 第140-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