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硬模具钢正交切削的力学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力学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有限元的发展及应用 | 第16-18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切削过程中的力学建模 | 第20-30页 |
·力学建模技术 | 第20页 |
·切削过程剪切滑移变形分析 | 第20-21页 |
·经典力学模型 | 第21-24页 |
·Merchant 模型 | 第21-22页 |
·Lee-Shaffer 模型 | 第22-23页 |
·Oxley’s 模型 | 第23-24页 |
·正交切削模型的建立 | 第24-27页 |
·切削几何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24页 |
·正交切削建模过程分析 | 第24-27页 |
·模型验证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高应变速率下H13 钢的力学行为研究 | 第30-43页 |
·高应变速率下材料力学性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HOPKINSON 压杆装置系统 | 第31-38页 |
·Hopkinson 压杆试验系统 | 第31-33页 |
·Hopkinson 压杆测试原理 | 第33-36页 |
·试样的制备及试验结果 | 第36-38页 |
·JOHNSON-COOK 本构方程拟合 | 第38-42页 |
·热-粘塑性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38-39页 |
·Johnson-Cook 模型中待定参数的确定 | 第39-42页 |
·应变强化系数的确定 | 第39-40页 |
·应变速率强化系数的确定 | 第40-41页 |
·热软化系数的确定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H13 钢正交切削试验研究 | 第43-53页 |
·正交切削技术 | 第43-44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44-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试验设备 | 第44-45页 |
·试验方案 | 第45-4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正交切削条件下的切削力特征 | 第46-47页 |
·切削厚度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48页 |
·切屑宏观形态分析 | 第48-50页 |
·切屑微观形貌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正交切削的有限元模拟 | 第53-72页 |
·概述 | 第53-54页 |
·MSC.MARC 软件介绍 | 第54-56页 |
·有限元模拟关键技术 | 第56-61页 |
·接触问题 | 第56-58页 |
·切屑分离标准的判定 | 第58-59页 |
·自适应网格划分 | 第59-61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1-64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61-63页 |
·摩擦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有限元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64-70页 |
·切屑的形成过程 | 第64-66页 |
·切削区域应力分布 | 第66页 |
·切削区域温度场分布 | 第66-68页 |
·切削条件对切削力的影响及试验验证 | 第68-70页 |
·不同前角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68-69页 |
·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及试验验证 | 第69-70页 |
·切削厚度对切削力的影响及试验验证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页 |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