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磷脂的简介 | 第10-14页 |
| ·磷脂的分类和来源 | 第10-13页 |
| ·磷脂的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 ·磷脂酰丝氨酸的性质及功能 | 第14-15页 |
| ·性质和结构 | 第14页 |
| ·磷脂酰丝氨酸的功能 | 第14-15页 |
| ·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 ·提取法 | 第15-16页 |
| ·酶转化法 | 第16页 |
| ·磷脂酰丝氨酸的分析方法和提取精制方法的综述 | 第16-20页 |
| ·磷脂酰丝氨酸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磷脂酰丝氨酸精制方法综述 | 第18-20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0-22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酶催化合成PS色谱分离体系建立及操作条件优化 | 第22-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 ·PS的制备 | 第24页 |
| ·点样样品的配制 | 第24页 |
| ·薄层层析过程 | 第24-25页 |
| ·柱层析分离过程 | 第25-26页 |
| ·等度洗脱 | 第26页 |
| ·薄层色谱分离条件选择的指标 | 第26-28页 |
| ·分析方法 | 第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42页 |
| ·洗脱剂体系的确立 | 第28-30页 |
| ·TLC法考察三元洗脱剂比例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30-34页 |
| ·柱色谱法考察洗脱剂体系对PS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34-37页 |
| ·吸附剂的选择 | 第37-38页 |
| ·色谱柱分离PS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8-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吸附剂对PS与PC吸附平衡及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 第43-55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3-44页 |
|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 ·实验试剂 | 第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 ·硅胶的预处理 | 第44页 |
| ·PS产品的制备 | 第44页 |
| ·PS与PC溶液的配制 | 第44页 |
| ·吸附动力学试验 | 第44-45页 |
| ·静态吸附平衡实验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 ·吸附速率 | 第45-48页 |
| ·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48-50页 |
|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线 | 第50-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硅胶色谱柱分离磷脂酰丝氨酸动态过程的研究 | 第55-75页 |
|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59页 |
| ·PS产品的制备 | 第55页 |
| ·柱层析过程 | 第55页 |
| ·动态吸附实验 | 第55-56页 |
| ·硅胶色谱柱对PS吸附过程模型的建立 | 第56-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74页 |
| ·色谱柱及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59-60页 |
| ·床层吸附穿透曲线 | 第60-67页 |
| ·硅胶色谱柱分离PS过程的研究 | 第67-72页 |
| ·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72-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第75-78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酶催化合成PS色谱分离体系建立及操作条件优化 | 第75页 |
| ·吸附剂对PS与PC吸附平衡及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 第75-76页 |
| ·硅胶色谱柱分离磷脂酰丝氨酸动态过程的研究 | 第76页 |
| ·建议 | 第76-78页 |
| 符号说明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