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煤热解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 第10页 |
·研究煤热解的意义 | 第10-12页 |
·煤的化学与物理结构 | 第12-15页 |
·煤的化学结构模型 | 第12-14页 |
·煤的物理结构模型 | 第14-15页 |
·煤热解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煤热解分类 | 第15-16页 |
·煤热解过程与机理 | 第16-18页 |
·煤热分解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煤热解工艺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煤催化热解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原料及实验设备与方法 | 第24-34页 |
·煤样的选取与性质 | 第24-26页 |
·煤样的选取与基本性质 | 第24-26页 |
·催化剂的筛选及制备 | 第26-30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28页 |
·催化剂热稳定测试 | 第28-29页 |
·催化剂物理吸附性质测试 | 第29-30页 |
·实验装置及过程方法 | 第30-33页 |
·TG-FTIR热解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30-31页 |
·粉-粒流化床热解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31-33页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煤催化热解行为研究 | 第34-52页 |
·煤的热解行为 | 第34-36页 |
·惰性气氛下的煤热解行为 | 第34-36页 |
·升温速率和气氛对煤热解行为的影响 | 第36-40页 |
·升温速率对煤热解行为的影响 | 第36-38页 |
·煤的加氢热解行为 | 第38-40页 |
·MCM-41分子筛催化煤热解行为 | 第40-43页 |
·惰性气氛下煤催化热解行为 | 第40-41页 |
·MCM-41分子筛催化煤加氢热解行为 | 第41-43页 |
·Co-Mo/Al_2O_3催化煤热解行为 | 第43-47页 |
·惰性气氛下催化煤热解行为 | 第43-45页 |
·Co-Mo/Al_2O_3催化煤加氢热解行为 | 第45-47页 |
·Ni-Mo/Al_2O_3催化煤热解行为 | 第47-51页 |
·惰性气氛下催化煤热解行为 | 第47-49页 |
·Ni-Mo/Al_2O_3催化煤加氢热解行为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煤催化热解气体生成规律的研究 | 第52-76页 |
·气氛对煤热解气体生成的影响 | 第52-61页 |
·氮气气氛下煤热解气体产物的生成规律 | 第52-58页 |
·加氢气氛对热解气体产物生成影响 | 第58-61页 |
·MCM-41分子筛对热解气体产物生成的影响 | 第61-65页 |
·氮气气氛下MCM-41对煤热解气体的影响 | 第61-63页 |
·氢气气氛下MCM-41对煤热解气体的影响 | 第63-65页 |
·Co-Mo/Al_2O_3对热解气体产物生成的影响 | 第65-70页 |
·氮气气氛下Co-Mo/Al_2O_3对煤热解气体的影响 | 第65-67页 |
·Co-Mo/Al_2O_3对煤加氢热解气体的影响 | 第67-70页 |
·Ni-Mo/Al_2O_3对煤热解气体产物生成的影响 | 第70-74页 |
·氮气气氛下Ni-Mo/Al_2O_3对煤热解气体的影响 | 第70-72页 |
·Ni-Mo/Al_2O_3对煤加氢热解气体的影响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煤催化热解焦油产物的分析 | 第76-92页 |
·热解煤焦油测试方法 | 第76页 |
·煤焦油的组成分析 | 第76-80页 |
·热解温度对焦油组成分布的影响 | 第80-83页 |
·热解温度对锦界煤热解焦油的影响 | 第80-81页 |
·热解温度对府谷煤热解焦油的影响 | 第81-83页 |
·加氢气氛对煤热解焦油组分的影响 | 第83-85页 |
·加氢气氛对锦界煤热解焦油的影响 | 第83-84页 |
·加氢气氛对府谷煤热解焦油的影响 | 第84-85页 |
·Co-Mo/Al_2O_3催化煤热解焦油分析 | 第85-87页 |
·Co-Mo/Al_2O_3催化锦界煤热解焦油分析 | 第85-86页 |
·Co-Mo/Al_2O_3催化府谷煤热解焦油分析 | 第86-87页 |
·Ni-Mo/Al_2O_3催化煤热解焦油分析 | 第87-90页 |
·Ni-Mo/Al_2O_3催化锦界煤热解焦油分析 | 第87-89页 |
·Ni-Mo/Al_2O_3催化府谷煤热解焦油分析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