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 | 第11-12页 |
·脱硫概述 | 第12-13页 |
·氧化脱硫 | 第13-22页 |
·氧化脱硫原理 | 第13-16页 |
·双氧水体系 | 第16-19页 |
·光化学氧化 | 第19-20页 |
·分子氧和臭氧法 | 第20页 |
·NO_2/HNO_3体系 | 第20页 |
·油溶性氧化体系 | 第20-22页 |
·金属酞菁的催化性能及其应用进展 | 第22-27页 |
·酞菁衍生物的发现与合成 | 第22-24页 |
·金属酞菁的催化性能及其应用进展 | 第24-25页 |
·催化氧化脱硫 | 第25页 |
·金属酞菁催化剂的结构特点与其催化性能的关系 | 第25-27页 |
·课题的选择及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课题的选择 | 第27页 |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2 酞菁铁衍生物合成方法的改进及表征 | 第28-35页 |
·四磺酸酞菁铁合成方法的改进 | 第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主要试剂及规格 | 第28页 |
·测试方法 | 第28页 |
·FeTSPc的合成 | 第28-29页 |
·FeTSPc的精制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2页 |
·结构表征 | 第29-30页 |
·FeTSPc合成方法的改进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页 |
·FeTNPc、FeTAPc和FeMATNPc的合成 | 第32-35页 |
·FeTNPc和FeTAPc的合成 | 第32-33页 |
·FeMATNPc的合成 | 第33页 |
·FeTNPc、FeTAPc和FeMATNPc的表征 | 第33-35页 |
3 酞菁铁衍生物催化二苯并噻吩氧化反应的研究 | 第35-51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主要试剂及规格 | 第35-36页 |
·测试方法 | 第36页 |
·四种取代酞菁铁对二苯并噻吩的氧化脱硫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9页 |
·氧化过程中的定性分析 | 第36-41页 |
·酞菁铁衍生物催化H_2O_2氧化DBT氧化脱硫的研究 | 第41-46页 |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46-47页 |
·酞菁的氧化降解 | 第47-49页 |
·不同取代基对酞菁铁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4 FeTNPc催化过氧化环己酮氧化二苯并噻吩的研究 | 第51-61页 |
·引言 | 第51页 |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主要试剂及规格 | 第51-52页 |
·测试方法 | 第52页 |
·CYHPO的合成 | 第52-53页 |
·碘量法测定CYHPO有效含量 | 第53页 |
·催化CYHPO氧化DBT的研究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碘量法标定CYHPO有效含量 | 第53-54页 |
·定性表征 | 第54-55页 |
·FeTNPc催化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 | 第55-58页 |
·催化剂的循环利用 | 第58-59页 |
·CYHPO氧化DBT的机理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A 表征用原始谱图 | 第68-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