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 Turbo机组防喘与监测保护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2页 |
·制氧发展历史及四万机组简介 | 第12-16页 |
·制氧业发展史 | 第12-13页 |
·四万工艺简介 | 第13-14页 |
·过程控制技术在制氧机系统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课题主要内容 | 第16页 |
·课题目标与任务 | 第16-18页 |
·课题目标 | 第16页 |
·课题任务 | 第16-18页 |
第2章 MAN Turbo技术数据与结构原理 | 第18-27页 |
·MAN Turbo技术数据 | 第18页 |
·压缩机类型名称 | 第18页 |
·机组工艺参数 | 第18页 |
·机组的构成 | 第18-19页 |
·空压机的结构 | 第19-25页 |
·转向 | 第19页 |
·压缩机外壳 | 第19页 |
·压缩机转子C-R1 | 第19页 |
·叶轮 | 第19-21页 |
·入口导叶 | 第21-22页 |
·连接扩压器和通道隔板 | 第22页 |
·压缩机轴承和轴承罩子 | 第22-23页 |
·轴封系统 | 第23-24页 |
·压缩机清洁 | 第24页 |
·中间冷却器 | 第24-25页 |
·MAN-TURBO工作基本原理 | 第25-27页 |
第3章 压缩机喘振基本理论 | 第27-37页 |
·MAN Turbo机组性能曲线 | 第27页 |
·喘振概念与原理 | 第27-33页 |
·喘振的特征、危害及原因 | 第33-34页 |
·喘振特征 | 第33页 |
·喘振危害 | 第33-34页 |
·喘振原因 | 第34页 |
·喘振控制 | 第34-37页 |
第4章 LINDE防喘控制系统 | 第37-48页 |
·概要 | 第37页 |
·LINDE喘振模块 | 第37-41页 |
·防喘控制 | 第37-38页 |
·喘振图及控制措施 | 第38-40页 |
·开路及闭路控制措施 | 第40-41页 |
·模块化防喘控制设计原理 | 第41-45页 |
·防喘振控制功能 | 第41-42页 |
·模块化设计原理 | 第42页 |
·喘振线的确定及设定值(SP)的计算 | 第42-45页 |
·当前流量的计算(PV) | 第45页 |
·控制变量(SP_PV) | 第45页 |
·控制系统操作 | 第45-47页 |
·流量计算的方程式 | 第47-48页 |
·在排放线路中的差压传感器 | 第47页 |
·在吸入管线中的差压传感器 | 第47-48页 |
第5章 机组中控制的实现及改进 | 第48-62页 |
·仪表说明 | 第48-51页 |
·气动操作的导叶执行器 | 第48-50页 |
·防喘振阀门 | 第50-51页 |
·入口导叶控制的实现 | 第51-54页 |
·空压机启动时采用压力控制 | 第52-54页 |
·流量控制 | 第54页 |
·防喘振阀门的控制方式 | 第54-57页 |
·机组启动、停车条件 | 第57-59页 |
·机组的启动 | 第57-58页 |
·机组停车 | 第58-59页 |
·机组运行中控制方面的改进 | 第59-62页 |
·分子筛站简介 | 第59页 |
·分子筛均压控制 | 第59-62页 |
第6章 机组中RENK增速机构监测 | 第62-71页 |
·运行操作 | 第62-63页 |
·齿轮机构的监测与安全防护 | 第63页 |
·润滑剂 | 第63页 |
·维护 | 第63-65页 |
·运行过程中的维护 | 第63页 |
·油过滤器及油冷却器的清洗 | 第63页 |
·润滑油的更换 | 第63-64页 |
·齿轮机构的修正 | 第64-65页 |
·专门处理 | 第65页 |
·径向、轴向轴承的许可轴承温度、报警及跳车温度 | 第65-66页 |
·测量点位的描述 | 第65-66页 |
·报警及跳车温度 | 第66页 |
·振动与轴向位移评论 | 第66-71页 |
·振动评论 | 第66-67页 |
·轴向位移评论 | 第67页 |
·振动探头的安装、测量及优缺点 | 第67-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