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一、绪言 | 第12-14页 |
(一) 问题的引出 | 第12页 |
(二) 研究的动机与研究的目的 | 第12-14页 |
二、隐私权概说 | 第14-24页 |
(一) 隐私权的产生 | 第14-15页 |
(二) 隐私权的概念及内容 | 第15-16页 |
1. 隐私与隐私权 | 第15页 |
2. 何为隐私权? | 第15-16页 |
3. 隐私权的内容 | 第16页 |
(三) 隐私权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 独处权理论 | 第16-17页 |
2. 亲密关系自治理论 | 第17页 |
3. 一般人格权理论 | 第17-18页 |
4. 信息控制理论 | 第18页 |
(四) 隐私权保护的意义 | 第18-24页 |
1. 从哲学的角度—体现人格尊严的价值 | 第19-20页 |
2. 从社会学的角度—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 | 第20-22页 |
3. 从经济学的角度—节约社会成本 | 第22-24页 |
三、新闻自由概说 | 第24-35页 |
(一) 何为新闻? | 第24页 |
(二) 何为新闻自由? | 第24-25页 |
(三) 新闻自由的理论基础 | 第25-32页 |
1. “言论自由”理论 | 第25-28页 |
2. “第四权”理论 | 第28-30页 |
3. “知情权”理论 | 第30-32页 |
(四) 新闻自由包括的具体内容 | 第32-35页 |
四、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 | 第35-39页 |
(一) 权利冲突的实质—价值冲突与手段冲突 | 第35-36页 |
1. 价值冲突 | 第35页 |
2. 手段冲突 | 第35-36页 |
(二)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类型 | 第36-39页 |
1. 采访手段的侵害 | 第36-37页 |
2. 报道内容的侵害 | 第37-39页 |
五、如何解决二者的冲突 | 第39-53页 |
(一) 解决二者冲突的模式 | 第39-44页 |
1. 权利位阶模式 | 第39-43页 |
2. 具体个案之利益权衡模式 | 第43-44页 |
(二) 个案分析中解决二者冲突的原则 | 第44-53页 |
1. 公共利益原则 | 第44-46页 |
2. 公众合理兴趣原则 | 第46页 |
3. 政府官员与公众人物适当减损原则 | 第46-49页 |
4. 公开场合原则 | 第49-50页 |
5. 公开记录原则 | 第50-51页 |
6. 当事人同意原则 | 第51页 |
7. 人格尊严原则 | 第51-52页 |
8. 比例原则 | 第52-53页 |
六、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界限 | 第53-61页 |
(一) 新闻自由与信息隐私权的界限 | 第53-55页 |
(二) 新闻自由与空间隐私权的界限 | 第55-57页 |
(三) 新闻自由与私人生活隐私权的界限 | 第57-61页 |
七、结语:权利冲突的法理学思考 | 第61-66页 |
(一) 权利冲突的内部原因 | 第61-62页 |
(二) 权利冲突的外部原因 | 第62-63页 |
(三) 权利冲突的化解途径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辞 | 第71-7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