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初探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1. 油松 | 第11-12页 |
| ·油松的概况 | 第11页 |
| ·山西油松 | 第11-12页 |
| 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12-15页 |
| ·遗传多样性 | 第12-13页 |
| ·植物遗传多样性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3. 油松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表型多样性水平 | 第16页 |
| ·同工酶多样性水平 | 第16-17页 |
| ·分子多样性水平 | 第17页 |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山西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标记 | 第18-29页 |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 ·同工酶的提取 | 第19页 |
| ·电泳和染色 | 第19页 |
|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 2. 结果和分析 | 第20-26页 |
| ·油松同工酶酶谱分析 | 第20-21页 |
| ·不同油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21-22页 |
| ·种群间遗传分化和基因流 | 第22页 |
| ·种群间遗传学关系的度量 | 第22-26页 |
| ·油松遗传多样性参数与主要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26页 |
| 3. 讨论 | 第26-29页 |
| ·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 | 第26页 |
| ·油松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分化 | 第26-28页 |
| ·油松遗传变异与地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山西油松种群SSR标记的初探 | 第29-36页 |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主要试剂及配方 | 第29-30页 |
| ·DNA的提取 | 第30页 |
| ·SSR引物的筛选 | 第30页 |
| ·SSR-PCR扩增和电泳 | 第30-32页 |
| 2. 结果 | 第32-33页 |
| ·油松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2页 |
| ·SSR标记的引物筛选 | 第32-33页 |
| 3. 下一步工作 | 第33-36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6-39页 |
| 1. 结论 | 第36页 |
| ·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标记 | 第36页 |
| ·油松种群SSR标记的初探 | 第36页 |
| 2. 讨论和建议 | 第36-39页 |
| ·影响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因素 | 第36-37页 |
| ·油松种群的遗传改良 | 第37页 |
| ·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 附录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