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区域规划控制中产业投资的内涵 | 第9-13页 |
·控制技术研究对区域规划的必要性 | 第9页 |
·产业投资结构在区域规划控制中的重要性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框架 | 第13-15页 |
2 西部区域规划控制中产业发展现状及结构 | 第15-30页 |
·西部与东部在产业结构上差距分析 | 第15-22页 |
·西部产业结构现状 | 第15-20页 |
·产业结构上的差距 | 第20-22页 |
·产业结构优化 | 第22-23页 |
·产业结构的整体协调化 | 第22-23页 |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 第23页 |
·产业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 | 第23-29页 |
·产业投资结构 | 第23-28页 |
·优化投资结构的分配原则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3 西部区域规划控制中产业投资不确定性分析 | 第30-39页 |
·区域发展的系统论 | 第30-32页 |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 | 第30-31页 |
·西部区域规划控制在系统论中的表现 | 第31-32页 |
·西部区域控制中产业发展外部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国际经济环境 | 第32页 |
·国家政治局势 | 第32-33页 |
·经济体制 | 第33页 |
·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 | 第33页 |
·科学技术 | 第33-34页 |
·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34页 |
·西部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 第34-38页 |
·西部区域产业发展的风险 | 第34-36页 |
·规避风险的政策建议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4 区域规划控制中产业投资系统的灰色系统理论分析 | 第39-53页 |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第39-43页 |
·关联度 | 第40-41页 |
·生成数 | 第41-42页 |
·白化权函数 | 第42-43页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43-45页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页 |
·数据规范化处理 | 第44-45页 |
·灰色预测 | 第45-52页 |
·五步建模法 | 第46-47页 |
·GM(1,N)模型 | 第47-48页 |
·GM(1,1)模型及残差非等间隔GM(1,1)模型 | 第48-50页 |
·GM(1,1)模型精度检验及预测适用范围 | 第50-52页 |
·产值灰色预测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5 西部区域规划控制中影响产业发展因素评价 | 第53-6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53-54页 |
·区域产业经济评估模型 | 第54-56页 |
·总产值分析 | 第54-55页 |
·第二产业分析 | 第55页 |
·第三产业分析 | 第55-56页 |
·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总产值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二产产值结构分析 | 第58页 |
·三产产值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6 基于灰色系统的产业投资预测实例研究 | 第60-70页 |
·问题引述 | 第60-61页 |
·关联度计算 | 第61-63页 |
·利用弹性的概念解决投资分配问题 | 第63-66页 |
·弹性的概念 | 第63-64页 |
·弹性值计算及调整 | 第64-65页 |
·弹性值在投资结构调整分析中的应用 | 第65-66页 |
·产值灰色预测 | 第66页 |
·预测结果及其数据分析 | 第66-68页 |
·2006年投资预测 | 第68-69页 |
·投资预测 | 第68-69页 |
·投资数据分析 | 第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