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宋代学风与宋代《尚书》学——朱子《书》学学术背景之一 | 第13-44页 |
第一节 两宋疑古思潮与朱子治经 | 第13-25页 |
第二节 宋代《尚书》研究概述 | 第25-44页 |
第二章 宋代四名家《书》解——朱子(书)学学术背景之二 | 第44-77页 |
第一节 疑古与信古——诸家《书》解疑辨思想 | 第44-51页 |
第二节 经学与政治之间——围绕《尚书新义》的思想斗争 | 第51-57页 |
第三节 理学视野下的《尚书》诠释 | 第57-65页 |
第四节 朱子论四家《书》学 | 第65-77页 |
第三章 汉学与宋学的交融——朱子《尚书》研究的若干问题 | 第77-134页 |
第一节 朱子《尚书》研究的准备工作 | 第77-86页 |
第二节 朱子论《书》引书考 | 第86-105页 |
第三节 朱子对《尚书》的辨伪成就 | 第105-116页 |
第四节 朱子解《书》原则及《书集传》体例 | 第116-121页 |
第五节 朱子《书》学训话与义理的成就 | 第121-134页 |
第四章 朱子未能完成的学术使命 | 第134-151页 |
第一节从朱子学术的价值取向看其未及完成《书》’学的原因 | 第134-139页 |
第二节从朱子晚年的学术活动与遭遇 看其未及完成《书》学的原因 | 第139-151页 |
第五章 朱子与蔡沈《书经集传》 | 第151-177页 |
第一节 朱子与蔡氏家族 | 第151-156页 |
第二节 蔡沈《洪范皇极内篇》研究 | 第156-165页 |
第三节 朱子与蔡沈《书》学异同 | 第165-177页 |
第六章 从朱子《书》学看朱子解经方法及价值取向 | 第177-208页 |
第一节 命题内涵的改造及价值取向 | 第177-190页 |
第二节 回归汉学及对宋学流弊批评的学史价值 | 第190-199页 |
第三节 训话义理的辩证统一与解经的历史性 | 第199-208页 |
附录 朱子《尚书》字典 | 第208-2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28-234页 |
后记 | 第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