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3页 |
中文目录 | 第13-19页 |
主要符号索引 | 第19-20页 |
图表索引 | 第20-2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4-3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4-25页 |
·主要内容和章节结构 | 第25-2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7-31页 |
第二章 可转换债券定价与分析文献综述 | 第31-57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定价理论 | 第32-34页 |
·无风险套期保值定价原理 | 第33页 |
·风险中性定价原理 | 第33-34页 |
·主要定价方法 | 第34-36页 |
·早期简单估值方法 | 第34-35页 |
·偏微分方程定价法 | 第35页 |
·树图定价法 | 第35-36页 |
·模拟定价法 | 第36页 |
·基于公司价值的单因子定价模型 | 第36-45页 |
·普通企业债券定价 | 第36-38页 |
·基础可转换债券 | 第38-40页 |
·可赎回可转换债券 | 第40-42页 |
·可回售可赎回可转换债券 | 第42-43页 |
·一般化可转换债券 | 第43-45页 |
·基于公司价值的单因子定价模型的实证 | 第45页 |
·基于公司价值和利率的两因子定价模型 | 第45-47页 |
·基于公司价值和利率的两因子定价模型的一般形式 | 第46页 |
·基于公司价值和利率的两因子定价模型的实证 | 第46-47页 |
·基于股价的单因子定价模型 | 第47-48页 |
·基于股价的单因子定价模型的一般形式 | 第47-48页 |
·基于股价的单因子定价模型的实证 | 第48页 |
·基于股价和利率的两因子定价模型 | 第48-49页 |
·基于股价和利率的两因子定价模型的一般形式 | 第49页 |
·基于股价和利率的两因子定价模型的实证 | 第49页 |
·考虑信用风险的定价模型 | 第49-54页 |
·结构方法(structural approach) | 第50页 |
·信用利差方法(credit spread approach) | 第50-52页 |
·简式方法(reduced-form approach) | 第52-53页 |
·综合方法 | 第53-54页 |
·我国大陆研究现状 | 第54-55页 |
·现有研究不足及本论文研究计划 | 第55-57页 |
第三章 可转换债券定价框架与方法 | 第57-68页 |
·引言 | 第57页 |
·基本假设 | 第57-58页 |
·基本定价原理 | 第58-61页 |
·风险中性世界I | 第59-60页 |
·风险中性世界II | 第60-61页 |
·主要定价方法 | 第61-67页 |
·完全拆解定价法 | 第61-63页 |
·鞅定价法 | 第63-65页 |
·Monte Carlo 模拟定价法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基础可转换债券定价与分析 | 第68-90页 |
·引言 | 第68-69页 |
·零息基础可转换债券定价与分析 | 第69-77页 |
·零息基础可转换债券 | 第69-70页 |
·约束条件 | 第70页 |
·最优转换策略 | 第70-72页 |
·完全拆解 | 第72-73页 |
·定价解析式 | 第73-74页 |
·数值验证 | 第74-75页 |
·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75-76页 |
·内含期权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76-77页 |
·付息基础可转换债券定价与分析 | 第77-85页 |
·付息基础可转换债券 | 第77-78页 |
·约束条件 | 第78页 |
·最优转换策略 | 第78-79页 |
·完全拆解 | 第79-82页 |
·定价解析式 | 第82页 |
·数值验证 | 第82-83页 |
·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83-84页 |
·内含期权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84-85页 |
·债息条款和螺丝条款的影响 | 第85-88页 |
·债息条款的单独影响 | 第85-86页 |
·债息条款和螺丝条款的共同影响 | 第86-87页 |
·螺丝条款的单独影响 | 第87-88页 |
·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无赎回约束的 CCB 定价与分析 | 第90-141页 |
·引言 | 第90-92页 |
·无赎回约束的零息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定价与分析 | 第92-114页 |
·无赎回约束的零息可赎回可转换债券 | 第92页 |
·约束条件 | 第92-93页 |
·最优转换策略 | 第93-95页 |
·最优赎回策略 | 第95-98页 |
·完全拆解 | 第98-102页 |
·定价解析式 | 第102-103页 |
·数值验证 | 第103-105页 |
·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105-106页 |
·内含期权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106-107页 |
·价值组成分析 | 第107-112页 |
·以往拆解法的定价偏差分析 | 第112-114页 |
·无赎回约束的付息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定价与分析 | 第114-133页 |
·无赎回约束的付息可赎回可转换债券 | 第114-115页 |
·约束条件 | 第115-116页 |
·最优转换策略 | 第116-117页 |
·最优赎回策略 | 第117-118页 |
·完全拆解 | 第118-124页 |
·定价解析式 | 第124-125页 |
·数值验证 | 第125-127页 |
·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127-128页 |
·内含期权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128-129页 |
·价值组成分析 | 第129-133页 |
·债息条款和螺丝条款的共同影响 | 第133-135页 |
·无赎回约束的赎回条款的影响 | 第135-138页 |
·对无赎回约束的零息可赎回可转换债券理论价值的影响 | 第135-136页 |
·对无赎回约束的付息可赎回可转换债券理论价值的影响 | 第136-138页 |
·小结 | 第138-141页 |
第六章 有信用风险无赎回约束的付息 CCB 定价与分析 | 第141-163页 |
·引言 | 第141-142页 |
·经过修正的信用利差法 | 第142-143页 |
·有信用风险的无赎回约束的付息可赎回可转换债券 | 第143-144页 |
·约束条件 | 第144页 |
·最优转换策略 | 第144-146页 |
·最优赎回策略 | 第146-147页 |
·完全拆解 | 第147-152页 |
·定价解析式 | 第152-155页 |
·数值验证 | 第155-156页 |
·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156-158页 |
·内含期权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158-160页 |
·信用风险的影响 | 第160-161页 |
·小结 | 第161-163页 |
第七章 有赎回约束和信用风险的付息 CCB 定价与分析 | 第163-190页 |
·引言 | 第163-164页 |
·单单增加赎回软约束条款 | 第164-176页 |
·有赎回软约束的有信用风险的付息可赎回可转换债券 | 第164-165页 |
·约束条件 | 第165-166页 |
·最优转换策略 | 第166页 |
·最优赎回策略 | 第166-167页 |
·完全拆解 | 第167-169页 |
·定价解析式 | 第169-171页 |
·数值验证 | 第171-172页 |
·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172-175页 |
·内含期权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175-176页 |
·继续增加赎回硬约束条款 | 第176-185页 |
·同时有赎回硬约束和软约束的有信用风险的付息可赎回可转换债券 | 第176页 |
·约束条件 | 第176-177页 |
·最优转换策略 | 第177页 |
·最优赎回策略 | 第177-178页 |
·价值表达式 | 第178-180页 |
·定价解析式 | 第180-182页 |
·数值验证 | 第182-183页 |
·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183-184页 |
·内含期权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184-185页 |
·赎回约束条款的影响 | 第185-187页 |
·赎回软约束条款的单独影响 | 第185-186页 |
·赎回硬约束条款的单独影响 | 第186-187页 |
·小结 | 第187-190页 |
第八章 有回售软约束赎回软约束的 PCCB 定价与分析 | 第190-223页 |
·引言 | 第190-191页 |
·有回售和赎回软约束的零息可回售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定价与分析 | 第191-203页 |
·有回售和赎回软约束的零息可回售可赎回可转换债券 | 第191-192页 |
·约束条件 | 第192-193页 |
·持有者最优转换策略 | 第193-194页 |
·发行者最优赎回策略 | 第194-195页 |
·持有者最优回售策略 | 第195页 |
·价值表达式 | 第195-197页 |
·定价解析式 | 第197-198页 |
·数值验证 | 第198-199页 |
·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199-201页 |
·内含期权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201-203页 |
·有回售和赎回软约束的付息可回售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定价与分析 | 第203-216页 |
·有回售和赎回软约束的付息可回售可赎回可转换债券 | 第203-204页 |
·约束条件 | 第204-205页 |
·持有者最优转换策略 | 第205页 |
·发行者最优赎回策略 | 第205-206页 |
·持有者最优回售策略 | 第206-207页 |
·价值表达式 | 第207-210页 |
·定价解析式 | 第210-211页 |
·数值验证 | 第211-212页 |
·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212-214页 |
·内含期权理论价值与两状态变量之间关系 | 第214-216页 |
·债息条款和螺丝条款的共同影响 | 第216-218页 |
·有回售软约束的回售条款的影响 | 第218-220页 |
·对有回售和赎回软约束的零息可回售可赎回可转换债券理论价值的影响 | 第218-219页 |
·对有回售和赎回软约束的付息可回售可赎回可转换债券理论价值的影响 | 第219-220页 |
·小结 | 第220-223页 |
第九章 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实证研究 | 第223-254页 |
·引言 | 第223-224页 |
·定价方法 | 第224-230页 |
·解析定价法 | 第224-226页 |
·Monte Carlo 模拟定价法 | 第226-230页 |
·样本选择 | 第230-232页 |
·选择原则 | 第230-231页 |
·样本 | 第231-232页 |
·定价参数 | 第232-239页 |
·基本参数 | 第232-235页 |
·状态参数 | 第235页 |
·待估参数 | 第235-239页 |
·定价结果与分析 | 第239-245页 |
·基于解析式 | 第239-242页 |
·基于模拟法A | 第242-243页 |
·基于模拟法B | 第243-245页 |
·定价结果对待估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245-248页 |
·对波动率的敏感性 | 第245-246页 |
·对无风险利率的敏感性 | 第246-247页 |
·对信用利差的敏感性 | 第247-248页 |
·各转债条款对定价结果的影响 | 第248-251页 |
·债息条款和螺丝条款的共同影响 | 第248-249页 |
·有赎回软约束的赎回条款的影响 | 第249-250页 |
·有回售软约束的回售条款的影响 | 第250-251页 |
·信用风险对定价结果的影响 | 第251-252页 |
·小结 | 第252-254页 |
第十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254-259页 |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254-257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257-259页 |
·将单因子定价模型扩展为两因子模型 | 第257页 |
·考虑修正条款 | 第257-258页 |
·考虑股利支付 | 第258-259页 |
附录 | 第259-275页 |
附录7A | 第259-261页 |
附录78 | 第261-262页 |
附录7C | 第262-264页 |
附录7D | 第264-266页 |
附录8A | 第266-268页 |
附录 8B | 第268-269页 |
附录8C | 第269-270页 |
附录8D | 第270-273页 |
附录8E | 第273-274页 |
附录8F | 第274-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275-28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等情况 | 第281-284页 |
致谢 | 第284-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