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深基坑逆作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结构分析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4页 |
·引言 | 第15-20页 |
·逆作法的施工原理 | 第16-17页 |
·逆作法的分类 | 第17页 |
·逆作法施工的优缺点 | 第17-19页 |
·逆作法的效益 | 第19-20页 |
·逆作法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 第20-24页 |
·逆作法在国外的应用及发展 | 第20-21页 |
·逆作法在国内的应用及发展 | 第21-24页 |
·逆作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31页 |
·逆作法的研究现状 | 第24-30页 |
·目前逆作法施工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 | 第31-34页 |
第2章 深基坑工程逆作法设计计算理论的探讨 | 第34-47页 |
·逆作法施工深基坑水土压力的计算 | 第34-36页 |
·水土合算 | 第34-35页 |
·水土分算 | 第35-36页 |
·地下连续墙设计 | 第36-42页 |
·与主体结构的结合方式 | 第36-37页 |
·水平承载能力的计算 | 第37-39页 |
·竖直承载力的确定 | 第39-41页 |
·深厚比的确定 | 第41页 |
·沉降量的确定 | 第41-42页 |
·中间支承柱设计 | 第42-44页 |
·结构形式 | 第42页 |
·平面布置 | 第42-43页 |
·设计计算 | 第43-44页 |
·地下室各楼层内支撑梁设计 | 第44-45页 |
·逆作法施工阶段 | 第44-45页 |
·使用阶段 | 第45页 |
·底板设计 | 第45-47页 |
·逆作条件下地下室底板的形式 | 第45页 |
·底板厚度的探讨 | 第45-47页 |
第3章 深基坑逆作法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47-78页 |
·地下连续墙的接头构造及施工质量控制 | 第47-53页 |
·地下连续墙的接头构造 | 第47-51页 |
·地下连续墙的总体质量控制 | 第51-53页 |
·中间支承柱的施工 | 第53-57页 |
·与立柱桩的连接 | 第53-55页 |
·支承上部荷载的方式 | 第55-56页 |
·中间支承柱垂直度控制 | 第56-57页 |
·逆作法中的挖土技术 | 第57-61页 |
·挖土方式 | 第58-59页 |
·逆作条件下取土口的布置 | 第59-61页 |
·逆作法中的节点构造及施工 | 第61-70页 |
·楼板梁与中间支承柱的节点 | 第61-67页 |
·地连墙与楼板、梁节点 | 第67-69页 |
·地连墙与底板的连接 | 第69页 |
·地连墙与上部墙体的连接 | 第69-70页 |
·中间支承柱、桩和底板的连接 | 第70页 |
·逆作法施工中差异沉降的产生及控制 | 第70-73页 |
·立柱桩之间 | 第71-72页 |
·立柱桩与地下连续墙之间 | 第72-73页 |
·逆作法中地下室底板的浇筑 | 第73-78页 |
·底板钢筋支撑体系 | 第73-76页 |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处理 | 第76-78页 |
第4章 深基坑工程逆作法施工中若干规律的分析 | 第78-93页 |
·逆作法施工中盆式开挖坡肩合理宽度分析 | 第78-82页 |
·逆作法中盆式开挖坑边预留土体边坡稳定分析 | 第82-86页 |
·边坡稳定分析理论 | 第82-83页 |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计算 | 第83-86页 |
·地下室底板刚度形成及养护期温度裂缝的产生机理 | 第86-93页 |
·地下室底板刚度形成 | 第86页 |
·养护期温度裂缝的产生机理 | 第86-93页 |
第5章 深基坑工程逆作法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 第93-115页 |
·上海地区软土的本构模型及参数确定 | 第93-104页 |
·软土的流变模型 | 第93-100页 |
·上海地区软土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质 | 第100-102页 |
·上海地区软土的流变模型及参数 | 第102-104页 |
·逆作法深基坑工程三维分析中围护墙的模拟 | 第104-108页 |
·厚板单元坐标变化与位移插值 | 第105-106页 |
·厚板单元应变 | 第106页 |
·厚板单元应力 | 第106-107页 |
·厚板单元刚度矩阵 | 第107-108页 |
·土-结构界面接触的模拟 | 第108-111页 |
·土体初始应力场的模拟 | 第111-112页 |
·土体开挖过程的模拟 | 第112-114页 |
·开挖荷载的计算 | 第112-113页 |
·开挖土体单元的处理 | 第113-114页 |
·深基坑逆作法施工过程的动态模拟步骤 | 第114-115页 |
第6章 逆作法深基坑工程中的信息化施工技术 | 第115-141页 |
·深基坑工程逆作法施工监测 | 第115-118页 |
·监测项目 | 第115-116页 |
·监测频率 | 第116-117页 |
·监测预警 | 第117-118页 |
·逆作法施工中土体参数反演 | 第118-133页 |
·反演分析理论 | 第118-122页 |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 第122-127页 |
·逆作法中土体参数反演步骤 | 第127-130页 |
·逆作法土体参数反演程序BATDCM | 第130-133页 |
·深基坑逆作法施工的变形预测 | 第133-137页 |
·变形预测方法 | 第133-134页 |
·土体参数反演及变形预测实例分析 | 第134-137页 |
·深基坑逆作法中的变形控制对策研究 | 第137-141页 |
·设计中对变形的控制措施 | 第137-138页 |
·施工中对变形的控制措施 | 第138-141页 |
第7章 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 第141-165页 |
·工程概况 | 第141-142页 |
·场地状况 | 第141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41-142页 |
·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 | 第142-149页 |
·基坑工程的设计 | 第142-144页 |
·基坑及地下室工程施工阶段划分 | 第144-148页 |
·挖土及地下结构施工时间 | 第148-149页 |
·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 | 第149-151页 |
·逆作法动态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151-154页 |
·假定与参数确定 | 第151-152页 |
·建立分析模型 | 第152-153页 |
·计算机模拟的实现 | 第153-154页 |
·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154-163页 |
·地连墙墙身位移 | 第154-157页 |
·地连墙墙顶位移 | 第157-158页 |
·地连墙墙身应力 | 第158-160页 |
·坑内土体隆起 | 第160页 |
·一柱一桩的沉降变化 | 第160-163页 |
·施工中的建议 | 第163-165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5-168页 |
·结论 | 第165-166页 |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66-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5页 |
致谢 | 第175-176页 |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