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前言 | 第6-9页 |
(一)、论题的确立 | 第6页 |
(二)、论文的研究范围与基本框架 | 第6-7页 |
(三)、论文的主要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 第7页 |
(四)、简要学术研究综述 | 第7-9页 |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 | 第9-12页 |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 | 第9-11页 |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背景 | 第11-12页 |
二、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 | 第12-19页 |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 第13-14页 |
(二) 西方文化中的“和谐”观念 | 第14-15页 |
(三) 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蓝本 | 第15页 |
(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 | 第15-19页 |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 第19-28页 |
(一) 和谐社会的概念及所包括的内容 | 第19-21页 |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 | 第21-25页 |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25-28页 |
四、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途径 | 第28-37页 |
(一) 建立和完善民主和法治的政治制度,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治保障。. | 第28-29页 |
(二) 加快经济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 | 第29-32页 |
(三) 大力推进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基础和精神支撑 | 第32-34页 |
(四) 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 第34-36页 |
(五) 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 第36-37页 |
结束语 | 第37-38页 |
参考书目 | 第38-41页 |
附件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