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棉碲矿床成矿的地球化学机理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碲的地球化学 | 第10-11页 |
·碲的储量 | 第11-12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30页 |
·区域构造 | 第12-19页 |
·区域基本特征 | 第12-14页 |
·韧性剪切带 | 第14-16页 |
·岩片构造特征 | 第16-19页 |
·区域地层 | 第19-22页 |
·地层岩性 | 第19-22页 |
·变质岩 | 第22-26页 |
·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 | 第22-24页 |
·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岩 | 第24-25页 |
·接触(交代)变质岩 | 第25页 |
·断裂变质岩 | 第25-26页 |
·岩浆岩 | 第26-30页 |
·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 | 第27页 |
·侵入岩及其产出特点 | 第27-28页 |
·构造变形与成矿 | 第28-30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0-39页 |
·赋矿地层岩性 | 第30-31页 |
·矿床矿脉特征 | 第31-32页 |
·围岩蚀变 | 第32-33页 |
·矿床构造 | 第33-35页 |
·大水沟弯隆体 | 第33-34页 |
·控矿裂隙 | 第34页 |
·矿脉形态及产状 | 第34-35页 |
·矿石结构与构造 | 第35-37页 |
·矿石结构 | 第35-36页 |
·矿石构造 | 第36页 |
·矿石矿物种类及矿物化学特征 | 第36-37页 |
·成矿期次 | 第37-39页 |
第4章 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机理 | 第39-63页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39-43页 |
·硫同位素组成证据 | 第39-40页 |
·铅同位素组成证据 | 第40-43页 |
·流体氦、氩同位素组成证据 | 第43页 |
·含矿流体物理化学特征 | 第43-53页 |
·包裹体特征及类型 | 第43-44页 |
·矿物包裹体成份 | 第44-46页 |
·含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 | 第46-53页 |
·碲的迁移形式讨论 | 第53-58页 |
·碲的矿化剂 | 第54页 |
·碲氯配合物迁移的可能性 | 第54页 |
·碲硫配合物迁移的可能性 | 第54-55页 |
·碲氢配合物迁移的可能性 | 第55-58页 |
·碲富集的地球化学机理 | 第58-60页 |
·沉淀富集机制探讨 | 第58页 |
·碲的配合物解析 | 第58-60页 |
·碲的成矿模式 | 第60-63页 |
·建立成矿模式的依据 | 第60-61页 |
·碲矿床成矿的地球化学过程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