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3页 |
(一)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 关于股份制改造与引入战略投资者 | 第8页 |
2. 外资银行入股态势和比例研究 | 第8-9页 |
3. 负面影响和对策研究 | 第9页 |
4. 关于对国有股权设置金股的研究 | 第9-10页 |
5. 关于国有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市的主要观点 | 第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三)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现实逻辑 | 第13-17页 |
(一)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回顾 | 第13-15页 |
1. 国家专业银行分设(1979-1993) | 第13页 |
2.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1994-2002) | 第13-14页 |
3.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2003-至今) | 第14-15页 |
(二) 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必须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 | 第15-16页 |
(三) 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需要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 | 第16-17页 |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 第17-31页 |
(一) 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1. 新制度经济学 | 第17-18页 |
2. 公司治理理论 | 第18-20页 |
3. 股权结构与引进战略投资者 | 第20-21页 |
(二) 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 | 第21-29页 |
1. 国际经验和案例分析 | 第21-26页 |
2. 国内实践和案例分析 | 第26-29页 |
(三) 小结: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9-31页 |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主要问题 | 第31-40页 |
(一) 现行政策对入股比例和资本市场上市的规定 | 第31-34页 |
1. 关于外资入股的一般规定 | 第31-32页 |
2. 专门针对战略投资者的政策规定 | 第32-34页 |
(二) 负面效应与风险 | 第34-39页 |
1. 削弱国有股的控制权和影响力 | 第34-35页 |
2. 国有金融资产定价与流失风险 | 第35-37页 |
3. 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 第37页 |
4. 对银行业监管能力的挑战 | 第37-38页 |
5. 对内部治理合作的考验 | 第38-39页 |
(三) 金融监管与内部治理的薄弱环节 | 第39-40页 |
1. 监管法规体系 | 第39页 |
2. 公平竞争和市场环境 | 第39页 |
3. 金融发展战略脱节 | 第39页 |
4. 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 | 第39-40页 |
5. 内部治理问题 | 第40页 |
四、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和相关引进政策:目标与途径 | 第40-50页 |
(一) 明确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 第40-41页 |
1. 改革的目标 | 第40页 |
2. 依据的原则 | 第40-41页 |
(二) 准确界定问题 | 第41页 |
(三) 确定科学的引进策略 | 第41-43页 |
1. 完善法规体系 | 第41-42页 |
2. 统筹协调金融业的发展战略 | 第42页 |
3. 培育合格的境内战略投资者 | 第42-43页 |
(四) 深化内部治理改革 | 第43-45页 |
1. 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 第43-44页 |
2. 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建设 | 第44-45页 |
3. 调整对战略投资者的激励约束政策 | 第45页 |
(五) 改善市场环境和基础设施 | 第45-47页 |
(六) 完善监管体系 | 第47-48页 |
1. 加强对国有金融资产的审计监察 | 第47页 |
2. 建立科学的信息公开与评价机制 | 第47-48页 |
3. 整合监管机构和监管政策 | 第48页 |
(七) 创新国有控股制度的实现形式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