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部分 “拓片考古”:毕业作品《古残拓考释》整体介绍 | 第9-18页 |
1、作品形态 | 第9-11页 |
2、富于诗意的花纹——来自生活的创作动机 | 第11-13页 |
3、拓印——图像“物质化”的手段 | 第13-15页 |
4、博物馆参观心理——个性化创作的受众心理依据 | 第15-18页 |
第二部分 “道法自然”:传统文化知识系统的考察与利用 | 第18-31页 |
1、探奇——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物象的“象形化”传统 | 第18-21页 |
2、娱乐——“屋漏痕”传统审美要求的利用 | 第21-24页 |
3、求知——拓片考古释疑功能的利用 | 第24-31页 |
第三部分 “优势互补”:生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创作中的结合 | 第31-36页 |
1、个性化想象——直接生活经验的使用 | 第31-32页 |
2、阅读与思考——间接生活经验的参与 | 第32-35页 |
3、关于版画艺术创作中对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的思考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附录1 | 第38-39页 |
附录2 | 第39-42页 |
参考书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