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产流模拟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数字地形分析技术 | 第12-13页 |
·数字流域 | 第13-15页 |
·数字流域的含义 | 第14页 |
·数字流域的体系结构 | 第14页 |
·数字流域的内容和建设 | 第14-15页 |
·数字流域的关键技术 | 第15页 |
·数字流域的应用 | 第15页 |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3S技术与水文模型 | 第17-20页 |
第2章 绪论 | 第20-2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重庆市概况 | 第20-21页 |
·三峡库区概况 | 第21-22页 |
·研究方案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3章 专题数据库的建立 | 第24-31页 |
·数据库建立的软硬件环境 | 第24页 |
·硬件环境 | 第24页 |
·软件环境 | 第24页 |
·基础资料的收集 | 第24页 |
·数据编码与数据字典 | 第24-26页 |
·数据编码 | 第24-25页 |
·数据字典 | 第25-26页 |
·基础数据的处理 | 第26页 |
·流域专题数据库 | 第26-31页 |
·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土地利用类型 | 第28-29页 |
·土坡类型 | 第29-30页 |
·遥感影像数据 | 第30-31页 |
第4章 流域数字水系的提取 | 第31-40页 |
·DEM预处理 | 第31-33页 |
·对洼地的处理 | 第32-33页 |
·对平坦区域的处理 | 第33页 |
·栅格单元流向以及上游集水面积的确定 | 第33-35页 |
·D8原理及方法 | 第33-35页 |
·上游集水面积的确定 | 第35页 |
·流域河网水系的生成 | 第35-39页 |
·不同上游集水区面积阈值生成河网比较 | 第36-37页 |
·水系生成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数字流域的建立及流域特征提取 | 第40-47页 |
·数字流域的建立 | 第40-43页 |
·数字流域的构建内容与方法 | 第40-41页 |
·分布式数字流域 | 第41-43页 |
·流域数字特征的提取 | 第43-47页 |
·一级支流流域的确定及其子流域划分 | 第43-46页 |
·具有水文学意义的地形参数提取 | 第46-47页 |
第6章 流域产流模拟 | 第47-60页 |
·SCS模型的建立 | 第47-50页 |
·产流模型的确定 | 第47-48页 |
·汇流计算 | 第48-50页 |
·模型所需参数的确定 | 第50-52页 |
·产流参数CN值的确定 | 第50-52页 |
·汇流参数的确定 | 第52页 |
·降雨径流模拟 | 第52-57页 |
·WMS专业水文软件 | 第52-53页 |
·雨量输入与径流模拟结果输出 | 第53-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0页 |
·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建议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