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取回权制度研究
郑重声明 | 第1-3页 |
内容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破产取回权制度概述 | 第11-22页 |
一、破产取回权的概念及立法意义 | 第11-13页 |
二、破产取回权制度的价值 | 第13-15页 |
(一) 公平保护商事活动参加人 | 第13-14页 |
(二) 实现社会经济关系有序化 | 第14页 |
(三) 追求破产制度效益最大化 | 第14-15页 |
三、破产取回权的性质 | 第15-19页 |
(一) 异议权说 | 第15-16页 |
(二) 私权说 | 第16-17页 |
(三) 两种学说的选择 | 第17-19页 |
四、破产取回权的特征 | 第19-21页 |
(一) 取回权的标的物为破产人所占有 | 第19页 |
(二) 取回权以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为基础 | 第19-20页 |
(三) 实体法上的权利必须在破产宣告前己经存在 | 第20页 |
(四) 取回权的行使具有绝对性和无条件性 | 第20页 |
(五) 取回权的行使对象是破产管理人 | 第20-21页 |
(六) 取回权人行使取回权不依破产程序 | 第21页 |
五、破产取回权的分类 | 第21-22页 |
(一) 一般取回权、特殊取回权和代偿取回权 | 第21页 |
(二) 原物取回权与赔偿取回权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一般取回权 | 第22-51页 |
一、一般取回权的概念 | 第22页 |
二、一般取回权的基础 | 第22-39页 |
(一) 所有权 | 第22-31页 |
(二) 他物权、占有 | 第31-37页 |
(三) 债权返还请求权 | 第37-39页 |
三、一般取回权的构成要件 | 第39-43页 |
(一) 破产人在破产宣告前已实际占有支配他人财产 | 第39-40页 |
(二) 破产取回权在破产宣告后方可形成 | 第40-41页 |
(三) 取回权人必须具备完全的对抗要件 | 第41-42页 |
(四) 破产管理人为取回权行使的唯一相对人 | 第42-43页 |
四、一般取回权的行使方式 | 第43-44页 |
五、一般取回权行使不能时的救济 | 第44-51页 |
(一) 善意取得 | 第44-45页 |
(二)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情形 | 第45-46页 |
(三) 所有权因添附而归于消灭失时 | 第46-47页 |
(四) 因未登记而不能对抗第三人的情形 | 第47-48页 |
(五) 因时效而可能引起的取回权争议 | 第48-50页 |
(六) 时间上的限制 | 第50-51页 |
第三部分 特别取回权 | 第51-60页 |
一、出卖人取回权 | 第51-58页 |
(一) 出卖人取回权的概念及渊源 | 第51页 |
(二) 出卖人取回权的性质 | 第51-54页 |
(三) 出卖人取回权的构成要件 | 第54-56页 |
(四) 出卖人取回权的行使 | 第56-57页 |
(五) 我国应否规定出卖人取回权 | 第57-58页 |
二、行纪人取回权 | 第58-60页 |
(一) 行纪人取回权的概念和基础权利 | 第58-59页 |
(二) 行纪人取回权的行使 | 第59-60页 |
第四部分 代偿取回权 | 第60-62页 |
一、代偿取回权的概念及意义 | 第60页 |
二、代偿取回权的内容 | 第60-61页 |
(一) 尚未接受对待给付的情况 | 第60-61页 |
(二) 己接受对待给付的情况 | 第61页 |
三、我国应否规定代偿取回权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5页 |
一、《企业破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建议 | 第62页 |
二、相关司法解释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建议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后记 | 第68页 |